琅琊王氏,是长期生活于琅琊郡这一特定行政区域内的王姓望族,是中古时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门望族。自这一世的奠基者王吉,由琅琊皋虞(在今山东青岛市即墨区温泉镇西皋虞村)徒家于同郡的临沂县都乡南仁里(今山东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孝友村)后,王氏在此繁衍生息长达400余年,遂以郡望为名,称“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发展于曹魏西晋,确立于东晋初年并达到最盛时期,史称“王与马,共天下”,延续至南朝,唐末五代以后走向衰弱。在七百年的时间里,琅琊王氏在政治,伦理道德,朝章国典,文学艺术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二十四史》中记载,从东汉至明清1700多年间,琅琊王氏共培养出了王吉,王导,王羲之等人为代表的92位宰相和600多位名人文士。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琅琊王氏自临沂衣冠南渡,举族迁居至金陵。南渡后,因对故乡的思念,一直都以北土地名为称呼,东晋元帝时,侨居南琅琊郡(今南京市栖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