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福建泉州巫氏通过建筑风格寻根
最新资讯 发布文章

福建泉州巫氏通过建筑风格寻根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9日 编辑: 贾小鑫

2020 年,泉州的巫志远在祖厝翻修时,请来的古建筑专家突然指着屋顶的 “燕尾脊” 惊呼:“这是典型的宁化明代建筑风格,就连脊上的‘双凤朝牡丹’砖雕,都是宁化窑的特产!” 他翻开《巫氏建筑图谱》,发现祖厝的 “前堂后寝” 布局,与宁化总祠的 “三进两院” 完全一致,就连天井的排水口位置,都符合 “四水归堂” 的风水讲究。
进一步考证发现,祖厝的梁柱题记 “宁化工匠陈阿福,万历三十年造”,与宁化工匠行会的记录完全对应,陈阿福正是 1600 年随巫氏迁泉的营建师傅,他的后人在泉州繁衍成 “陈厝帮”,成为闽南地区最著名的古建筑团队。认祖后,巫志远捐赠的清代建筑构件中,一对 “巫罗俊拓土” 雀替尤为珍贵,工匠用浮雕展现了巫罗俊手持宝剑、率领族人开垦黄连峒的场景,衣纹的褶皱里还刻着 “宁化”“泉州” 的小字,象征两地的渊源。他发起的 “巫氏古建筑保护计划”,已成功修复 12 处濒危古宅,其中宁化的 “巫氏大夫第” 修复时,特意从泉州请来 “陈厝帮” 的传人,用传统技艺复原了失传的 “出砖入石” 工艺。2023 年,修复后的大夫第作为 “客家建筑博物馆” 开放,巫志远站在天井里,看着阳光透过 “四水归堂” 的地漏,在地面汇成光斑,他说:“建筑是凝固的族谱,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在诉说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0.23518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