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哈佛大学的巫莉莉博士在斯坦福图书馆查阅《加州华工史》时,一张 1882 年的合影让她瞳孔收缩 —— 照片中,三名手持铁锹的华工站在铁路旁,胸前的工牌写着 “巫”“黄”“陈”,其中左一的男子相貌,与家中高祖的画像极为相似。结合宁化的《巫氏迁徙志》,她推断这正是首批赴美修建太平洋铁路的巫氏先祖。
为验证猜想,她申请到美国国家档案馆的查阅权限,在堆积如山的文件中,找到 1880 年的 “华工入境登记表”,其中 “巫亚福” 的职业栏写着 “茶农”,与宁化总谱中 “善种茶” 的记载吻合。更重要的是,登记表的 “携带物品” 一栏,明确写着 “族谱一箱,茶种十斤,黄连峒土五升”—— 这些细节让她的论文《茶农、铁路与宗族:宁化巫氏的赴美历程》充满温度。2023 年,她促成的 “巫氏跨国迁徙研究” 项目启动,运用大数据分析全球巫氏的分布,发现一个惊人的规律:所有海外巫氏聚居点,都在距离当地唐人街 3 公里范围内,这正是先祖们 “聚族而居” 传统的现代延续。巫莉莉说:“学术研究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让每个巫氏子弟都能在历史中找到自己的坐标 —— 原来,我们的祖辈早已把根,扎在了世界的地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