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中,有一个重要的郡望——天水郡,它起源于西汉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当时设立在平襄,即今天的甘肃通渭。这个郡的管辖范围包括现今的通渭县、秦安县、定西 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以及天水市西北部和陇西东部的部分地区。在东汉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天水郡被改为汉阳郡,而三国时期曹魏时期又恢复为天水郡。到了西晋时期,郡治迁至上邽,即现在的甘肃天水,北魏时期再次变回天水郡,管辖地涵盖了今天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地区。
另一个郡望是南安郡,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当时的治所在狄道,也就是今天的甘肃陇西。在东汉中平五年(戊辰,公元188年),从汉阳郡划分出来并设立了新的郡,治所在狄道的渭水南岸,管辖范围包括陇西县东部以及定西、武山县等地。南安郡在南北朝梁国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也有所设立,成为甘肃省内的三大郡之一,管辖兴、泉、漳三地。然而,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南安郡被改为了县。
这两个郡望的堂号分别为天水堂和南安堂,它们都是以郡望的名称作为堂号,体现了家族的郡望背景和历史传承。
扩展资料:秘姓源于官职,出自秦汉时期秘祝之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另一说源于姜姓,出自十六国时期陇西南安郡古西羌豪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主要分布在山东高青、河北晋州、天津等地。秘姓名人主要有秦朝仆射秘宣、西汉将领秘彭祖,当代农机高级工程师秘希涵、当代美术家秘景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