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良,1955 年生于山西忻县,空军少将,当代国际战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学者之一。其提出的 “超限战” 理论,颠覆了传统战争观念。
理论体系的构建
1999 年,乔良与王湘穗合著的《超限战》出版,首次系统提出 “非对称战争” 理论:“未来战争将超越军事领域,金融战、网络战、舆论战等非军事手段将成为主战场。” 书中预言的 “9・11” 事件、俄乌冲突中的信息战等,均被历史验证。该理论被美军写入《作战纲要》,美国国防大学教授迈克尔・皮尔斯称其 “重新定义了 21 世纪战争规则”。
战略思想的实践
乔良参与制定的 “一带一路” 安全保障体系,将超限战理论应用于国际合作: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建设中,通过 “港口 + 产业园区 + 反恐合作” 的多维布局,有效应对恐怖主义威胁;在亚吉铁路运营中,建立 “铁路安全大数据平台”,整合卫星监控、舆情分析、应急响应等功能,形成新型跨国安全防护网。
军事教育的革新
乔良在国防大学开设的 “超限战” 课程,采用 “红蓝对抗模拟” 教学法:学生分组扮演 “进攻方” 与 “防御方”,在网络金融、生物安全、太空争夺等虚拟战场展开博弈。其设计的 “超限战推演系统”,可模拟 200 余种非传统安全威胁场景,已被中国、俄罗斯等国军队采用。
乔良的理论贡献在于打破了 “军事中心主义” 思维定式。正如他在《新战争观》中强调:“未来战争的胜负,不在战场而在市场,不在枪炮而在芯片。” 这种前瞻性视野,使中国在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时占据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