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艺坛隐士墨翁:翰墨丹青中的文化坚守
最新资讯 发布文章

艺坛隐士墨翁:翰墨丹青中的文化坚守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3日 编辑: 贾小鑫


墨翁(1954—)本名吴墨林,其艺术生涯始于对传统书画的深度钻研。6 岁习字,8 岁师从谭子源学习王羲之小楷,9 岁得于非闇、董寿平亲授花鸟画技法,奠定扎实的传统功底。其作品《黄山图》以 “积墨法” 层层渲染,既得石涛 “笔墨当随时代” 之妙,又融入墨家 “节用” 思想 —— 一幅作品往往经数十次修改,力求 “无一笔可增减”。

 

在篆刻领域,墨翁独创 “墨氏刀法”,将《墨经》中的逻辑学原理融入章法布局。其为故宫创作的 “千里江山图” 套印,通过阴阳刻结合的手法,在方寸间再现王希孟原作的气势,被故宫博物院列为 “文化遗产活化范例”。

 

更具深意的是其艺术理念。墨翁主张 “书画即心画”,强调创作者需 “先修心,后修艺”。他在《艺道刍言》中写道:“墨者,非仅技法之谓,乃载道之器也。” 这种将艺术创作与精神修养结合的理念,使其作品在拍卖市场屡创佳绩的同时,始终保持着文人画的风骨。

 

从先秦的科学先驱到当代的文化守护者,从朝堂的清廉官员到市井的杏林仁者,墨氏名人的历史轨迹印证了《墨子》“道不行,不受其赏;义不听,不处其朝” 的精神传承。他们在不同领域的实践,既延续着墨家 “兼爱非攻” 的价值底色,又在时代变迁中赋予其新的诠释,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独特篇章。



0.3751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