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秦淮源头 葛洪故里
最新资讯 发布文章

秦淮源头 葛洪故里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30日 编辑: 孟庆媛

从句容的地形来看,是以丘陵山区为主的地区,素称是“五山、一水、四分田”。

句容境内的水系有三:一是北部沿江地区的宝华乡、下蜀镇以及亭子乡部分地区为沿江水系,乃北部山峦分水岭以北的山洪流入便民河、大道河直入长江。这一水系占总面积的11.8%;二是东部的东昌镇、白兔镇,以及春城乡、陈武乡、行香乡三乡一部分地区的山水由洛阳河、胜利河、通济河进入太湖,谓之湖西水系,占总面积的19.3%;

另一水系是余下各乡镇的山水去向,如宝华山、大华山、九华山南部的山水经黄梅河、汤水河流入秦淮河;大华山东部、空青山、武岐山、荆条山、凉帽山等的山水经普渡桥地区(即今之北山水库的库区)直往解巷河经大卓庙、下荫坝、房家坝通过句容河(原名秦淮河,后把属句容境内的河段改名为句容河)流入秦淮河;东南方的茅山山水由茅山河流入赤山湖;方山(句容的方山)、磨盘山、老人山、大王山、马山、丫髻山、瓦屋山的山水由浦溪河、李塔河、天王河流入赤山湖;浮山、虬山的山水通过经村的溪流进入赤山湖。

赤山湖囤留的水再通过赤山闸开闸放入秦淮河,这一水系全入秦淮河故为秦淮水系,占总面积的68.9%。现在的赤山湖经治理,改浚出南、中、北三条河,名为秦淮北河、秦淮中河、秦淮南河。赤山湖基本上已不是以前的囤水滩局面,形成了渔场。还有些地区也依山建库、开塘筑坝,改善了蓄水条件,而水的去处仍流入秦淮河。因此,句容秦淮水系注入秦淮河水量为最多,是秦淮河水的主源头。

追溯其上游,秦淮源头应在宝华山天井泉、杨柳泉。所谓河流源头,就是从人海(江)口起,向上游寻根到最远处,此处哪怕是涓涓细流,滴滴之泉,乃是奔腾江河发育处,是源头。

从宝华的天井泉、杨柳泉之水流向江宁县方山脚下西北村,直到流入长江,长度是最长的,所以秦淮河与句容的水系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

葛洪是地地道道的句容人,毫无疑义。这在《晋书·葛洪传》《至大金陵新志》《弘治句容县志》都有明确记载。《晋书·葛洪传》载:“葛洪字稚川,丹杨(指丹阳郡)句容人。”《至大金陵新志》载:“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人。”《弘治句容县志》载:“晋葛洪,字稚川,句容人。吴葛玄之从孙。”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以下简称《自叙》)中,葛洪亦自陈籍贯为“丹阳句容”。

葛氏家于句容,已成定论,但至于具体在句容哪个乡镇,哪个村庄,也就是在句容的具体位置,葛洪《自叙》中未见交代,许多研究文章更无说法,一直很模糊。

遗憾的是,由于历史上句容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乱造成的破坏,葛洪故居遗址和所涉及资料已消失殆尽。

有人根据葛玄为葛洪的从祖推断,葛洪家具体位置应当是在句容县的都乡吉阳里。陶弘景《吴太极左仙公葛公之碑》中记载有葛玄家的具体位置:“丹阳句容都乡吉阳里人。”说葛洪与葛玄既是一个家族,则葛洪也应是丹阳句容都乡吉阳里人。古吉阳里属临泉乡,今天郭庄镇一带。《弘治句容县志》载:“临泉乡,在县西南五十里。”

有史料载,葛洪出生地在句容城北十里处(原大卓下荫村)的一个小村子里。《乾隆句容县志》古迹名胜记载更清楚:“葛仙公旧宅在县北门八里许,乃稚川(葛洪)拔宅飞升之所,今改为小庵,供奉仙翁。”

下荫实际上是“下营”。东晋时候,为保卫京城南京,陶侃在句容北门一带安营扎寨,于城北今城上村建城,并设上、下两个军营,一个“上营”,一个“下营”,后建村名以营定名。由于“营”误写为“荫”,就成了下荫、上荫。史志上“营”又写作“应”。上应、下应为里“里”相当于现在的行政村,时属孝义乡。

下荫位于句容城北十里,村南面有个道人桥自然村。道人桥村距下荫二里,距句容城约八里。道人桥是下荫南面的一个小村子,虽然史料并未点明具体村名,但按地理方位,道人桥与史料记载村庄契合。道人桥自然村现属开发区(黄梅街道)下荫行政村。

葛洪修道炼丹,是个道士,道士在句容亦俗称道人,于是在他的故里将一座桥命名为道人桥,后村以桥名。

OIP-C (1).jpg


0.22441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