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香玲的豫剧革新在当代戏曲发展中具有标杆意义。她在《花木兰》中首创“豫西调+现代音乐”的混合唱腔,将电子合成器与板胡、梆子结合,使传统戏曲焕发出时代活力。其代表剧目《焦裕禄》中“泡桐树下”唱段,通过32种板式变化展现人物情感的剧烈波动,被戏曲理论家郭汉城称为“传统戏曲现代化的典范”。
常香玲的文化传播贡献深远。她率团赴纽约、伦敦等20余座城市巡演,将豫剧推向国际舞台。在百老汇演出时,她将《穆桂英挂帅》改编为英文歌剧,融入西方歌剧的咏叹调与合唱元素,使这部经典剧目在海外引发轰动,《纽约时报》评价:“常香玲重新定义了中国戏曲的国际表达。”其发起的“戏曲进校园”活动,在全国建立500余所豫剧特色学校,培养青少年传承人超2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