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解故事】

  故事一:

  老子『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的论述,堪称是人生智慧的经典。老子这句话所说的人生智慧就是:人们如果以无私的心去帮助别人,最终受益的将会是自己。

  或许很多人都无法理解这一智慧的现实意义与真实性,然而在真实生活中,这样的人生智慧却一直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只是存在于少数能看到这点的人身上而已。

  美国南部的一个州,每年都举办南瓜品种大赛。有一个农夫的成绩相当优异,经常是首奖及优等奖的得主。他在得奖之后,毫不吝惜地将得奖的种子分送给街坊邻居。

  有一位邻居就很诧异地问他:『你的奖项得来不易,每季都看你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品种改良,为什么还这么慷慨地将种子送给我们呢?难道你不怕我们的南瓜品种因而超越你的吗?』

  这位农夫回答:『我将种子分送给大家,帮助大家,其实也就是帮助我自己!』

  原来,这位农夫所居住的城镇是典型的农村形态,家家户户的田地都毗邻相连。如果农夫将得奖的种子分送给邻居,邻居们就能改良他们瓜的品种,也可以避免蜜蜂在传递花粉的过程中,将邻近的较差的品种转而污染自己,这位农夫才能潜心致力于品种的改良;相反,若农夫将得奖的种子私藏,则邻居们瓜品种的改良方面势必无法跟上,蜜蜂就容易将那些较差的品种传染给自己,他反而必须在防范外来花粉方面大费周折而大费周张。

  由此可见,这位农夫大公无私的奉献,最终受益的还是他自己。

  故事二:

  许多人做事情的时候喜欢将事情做绝(对于那些自认为没有利用价值的人来说),这就如同做生意『一锤子买卖』一样(从不给别人留下任何喘息的机会),这样的人目光短浅,丝毫看不到其中的利害,以至做人人失败,做生意生意亏本。

  做人就应该将目光看远一些,不把事情做绝,这样也是为自己留条了条『后路

  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广招天下客,不管宾客有无才能,他都一律以礼相待,奉为上宾。

  有人劝孟尝君不要这样,说:志在求取贤人,帮助你建功立业。如今很多无才无德的人混了进来,骗吃骗喝,而你视而不见。

  可孟尝君回答道:我只不过破费些钱财,可赶走他们,他们就会以我为仇了,谁知道会有什么祸事发生呢。

  孟尝君这样仁义,可人还是不领情。一个宾客竟勾搭上了他的一位小老婆,暗地里私通。这是普通男人都难以接受的事,孟尝君知道后却十分平静。他不主张惩治那个宾客,反而为他开脱道:男人喜爱美色,这是人之常情。要怪,也怪我的小妾荡无耻了。如果她守妇道,这种事就不会发生了。

  孟尝君的手下人又气又怒,坚持要把那个宾客治罪,他们说:你讲仁义,原谅他人的过错,所以他们才会胆子越来越大。如今这种无耻的事都出来了,不严办,我们都没脸待下去。你三番两次替坏人说话,你到底为了什么呢?

  孟尝君说:为了我自己啊!我树大招风,说不上哪一天就会大难临头,到了那时,只有我的仁义才会救我。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今天给人留条活路,他日人家才会力帮我。这也是我不咄咄逼人的原因。

  一年之后,孟尝君又推荐那个宾客到卫国为官。那个宾客感动万分,日夜想着报答孟尝君的恩情。

  后来,齐国和卫国关系恶化,卫国国君想要联合其他诸侯攻打齐国。这时,那个宾客冒死进谏,他对卫国国君说:我并没有什么才能,多亏孟尝君的推荐,这才被大王器重。大王和齐国交战违背盟约,也不会占什么便宜,不该如此草率。大王如果坚持攻打齐国,我就死在大王的面前。

  在那位宾客的努力下,齐国避免了战祸,渡过了危机。孟尝君受过多次挫折,都依赖他的宾客之力一一化解。他关心别人,为他人着想,结果受惠最多的还是他自己。这就是他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

  许多人功心切,为了自己的目的,损人利己。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一步登天,其实他们大错特错了。成功需要别人助,灾难更需要他人援手,没有朋友便会死路一条。如果一个人极端自私,人们自会处处和他过不去,拆他的台,这样的人绝不会有大成就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不要总想学会如何去得,而是要学会如何去舍,懂得了付出才会懂得取得,有付出才能有回报。没有无回报的付出,同样也没有无付出的回报,付出越大,回报越大。为人为己也是如此,只有为别人着想,别人才会反过来帮助自己。

  故事三:

  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后,整顿军马,北渡黄河,直追袁绍。袁绍不甘心失败,为报仇雪耻,又纠集河北四州之兵,至仓亭扎寨,准备与曹操决一死战。袁、曹两军对峙,各布阵势。第一次交锋,曹军徐晃部将史涣死于袁绍第三子袁尚的利箭之下。

  曹操失去史涣将,心中烦闷,说:似这样对阵相互厮杀,何时是个结局?谋士程昱献计道:秦末楚汉相争,高祖皇帝运用十面埋伏之计,使项羽自刎身亡,我们何不法?曹操说:请你详细讲一讲。程昱说:将我军退至黄河边上,背水为阵,伏兵十队,引诱袁绍追赶我军。左右大惊道:如此,我军岂不危险了?程昱笑道:兵法说,置之死地而后生。我军无退路,必须死战,即可稳胜袁绍。

  曹操采纳了程昱的计谋,将全军分作左右各五队。左列:一队夏侯惇,二队张辽,三队李典,四队乐进,五队夏侯渊;右列:一队曹洪,二队张郃,三队徐晃,四队于禁,五队高览;许褚为中军先锋。第二天,十队人马先行,埋伏在两侧。到了半夜,曹操同许褚率军前进,装着偷袭袁寨的样子。

  袁绍见状,笑道:曹操这下子要喂鱼了。尽发五寨人马,迎许褚。许褚拨马撤退,袁绍驱军赶来,喊杀之声不绝。等到天亮,袁绍将许褚逼到河边。曹军已无退路,曹操大喊:后有追兵,前是绝境,大为什么不决一死战?曹军听了,一齐头奋力向前冲杀。许褚一马当先,挥刀斩杀袁军十来个将领。

  袁军大乱,只好撤退。退了一段路,几声咚咚战鼓响,左边夏侯渊、右边高览两支兵马杀出,袁绍带领三个儿子、一个外甥,死命冲出一条血路。又跑了十来里,左边乐进、右边于禁杀出,杀得袁军尸横遍野。又跑了数里,左边李典、右边徐晃两人马杀过来,袁绍父子胆战心惊,奔入寨门。他令军队埋锅造饭,正要吃时,左边张辽、右边张郃,径直前来冲寨。袁绍慌忙上马,率部奔向仓亭。袁军人困马乏,正要休息,不料后面曹操大军赶来,袁绍命逃离。正走间,右边曹洪、左边夏侯惇,挡住去路。袁绍大叫:如果不死一战,我们都要给活捉了!』奋力拼杀一阵,侥幸逃出重围。袁绍抱住儿子们大哭一场,长叹道:我经历战事数十次,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狼狈!说完,命令部将回各地整顿军务,自己带着袁尚到冀州养病去了。

  尽管置之死地而后生能激发人的极限潜力,但是它的运用需要很高的技巧和适当的条件,也是一种高风险的战略战术。今天我们倡导以人为本,此种做法更应慎用。

0.1064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