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解故事】

  故事一:

  明朝时期王阳明的观点是:人情诡诈多端,如果用诚信来抵御它,往往受到欺骗。想发觉人情的诡诈,自己就会预先揣度别人欺诈自己,会猜想别人不相信自己。逆诈应当是欺诈,臆不信就是不诚信,被人欺骗了,又不能察觉到。能够不事先怀疑别人欺诈,不无故意猜想别人不相信,而又常常能预先知觉一切的,唯有光明纯洁的良知才做得到。但是,这里却有很微妙的差别,常常是背离知觉和暗合欺诈的事情多有发生。

  不逆诈、不臆不信,但是还能做到先知先觉,这是孔子就当时社会情况而言的。其时,许多人一门心思想去逆诈、去臆不信,反而使自己陷于欺诈不诚信;同时也有人虽不逆诈、不臆不信,但不懂得致良知的功夫,往往只受人欺骗,因此孔子有感而发,说了这番话。孔子的话并不是教人以此存心而一味去发现别人的欺诈和不诚信。

  存心去发现别人的欺诈和不诚信,正是后世猜忌、险恶、刻薄的人所干的事。只要一有这个念头,就不能入尧、舜之道。不逆诈、不臆不信却被人欺骗的人,也还不失为善,但不如那些能致其良知、自然能预先觉知的人更贤明。如果你认为只有良知光明纯洁的人才能够这样,可见你已经领悟孔子的宗旨了。

  然而,这也只是你能领悟到,恐怕还不能在实际中落实吧!良知在人的心中,恒通万古,充塞宇宙,没有不相同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不学而能』『不虑而知』『恒易以知险』『恒简以知阻』『先天而天不违,天且不违,更何况是人与鬼了?你所说的背离觉知而暗合欺诈的人,他虽然能不逆诈,但他也许不能真的自信;他也许常常有先觉的念头,但他却不能常着自觉。常常有求先觉的心,这就已经陷入了逆诈与臆不信,这样就可以蒙蔽他的良知了。这也就是他为什么背离良知而暗合欺诈的原因。

  君子学习是为了自己,没有担心自己会受到欺骗,只是永远不欺骗自己的良知而已。所以,君子不欺骗,良知就没有虚假而能诚,良知诚就能光明。君子自信,良知没有疑惑而能光明,良知光明就能诚。明和诚互相促进,所以良知能常觉、常照。常觉、常照就如同明镜高悬,任何事物在明镜前不能隐藏其美丑。这是因为良知没有欺骗而诚信,也就不能容纳别人的欺骗,如果有了欺骗就能发现;良知自信而光明,也就不能容纳不诚信,如果有不诚信存在就能发现。这就叫作易以知险』『简以知阻,也就是子思所说的至诚如神,可以前知。然而,子思说如神,说可以前知,还是说成了两件事,因为这是从思诚的功效上推论的,还是给不能预先觉知的人说。如果就至诚而信,那么,至诚就能无知又无所不知,就不必说可以前知了。

  天就是良知,良知只是个判断是非的心,是非只是个好恶。知道好恶就穷尽了是非,穷尽了是非就穷尽了万物的变化。是非这两个字是个大规矩,能否灵活应用,只能因人而异了。

  愚人的良知如同阴云密布的天气,贤人的良知如同有浮云的气象,圣人的良知如同晴空中的太阳。虽然昏暗的程度不同,但他们同样能辨别黑白。即使在昏暗的夜晚,也能隐约看出黑白,这是因为太阳的余光还未完全消失。在困厄中学习的功夫,也只是从这一丁点明亮处去精细省察。

  人,是天地的心。天地万物本是一体。百姓的困苦荼毒,哪一件不是自己的切肤之痛呢?不知道自己的疾病,是没有是非之心的人。人的是非之心,不用考虑就能知道,不用学习就能具备,这就是所说的良知。良知存在于人的心里,没有圣贤与蠢笨念头,就不能入尧、舜之道。

  故事二:

  公元前202年冬,汉将韩信、英布、彭越等统大军三十万,围追项羽于垓下。项羽兵少粮尽,与汉军交战又未能取胜,于是便退入营垒固守。

  这时汉军和诸侯的大军把项羽的军营重重包围起来。项羽在晚上听到营垒外四面八方都哼唱着楚歌,就大惊道:难道汉军已经全部得到楚国的土地了吗?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呀!他连夜起身,在帐中饮酒,慷慨悲歌,泪下数行,侍卫也都低头流泪。项羽于是骑上乌骓马,部下壮士有八百多人骑马相随,当夜即突围往南奔去。

  天大亮时,汉军才发觉,便命令骑将灌婴率五千名骑兵追赶。项羽渡过淮河,身边的骑兵能跟得上他的仅剩一百多人。到达阴陵后,项羽一行人马迷了路,就向一个农夫问路,农夫骗他说:往左。项羽等向左急驰,不久却陷进了大沼泽地中,汉军因此追上了他们。项羽又领兵朝东逃去,到达东城,相随他的只有28个骑兵了,而这时汉骑兵追逐前来的有好几千人。项羽料想自己脱不了身,便对身旁的骑兵们说:我从起兵到现在,已经八年了,身经七十多次战斗,从未失败过,这才霸有了天下。但是今天还是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并不是我用兵有过错啊!今天定要一决生死,我愿为你们痛快地打一仗,一定斩杀敌将、砍倒汉旗,连续三次全胜,让你们知道是天要亡我,而不是我用兵的过错。随即把他的人马分为四队,向四个方向冲击。但此时汉军已将他们重重包围,项羽便对他的骑兵们说:看我为你们杀他一员将领!他命令骑士们从四面奔驰而下,约定在山的东边分三处会合。

  接着,项羽便大声呼喝着,策马飞奔而下,汉军随即都溃败散乱。项羽斩杀了一员汉将后,见郎中骑杨喜追来,便瞪着双眼大声吼骂。杨喜人马都受到惊吓,竟退避了好几里地。

  项羽便与他的骑兵们分三处相会合,汉军不知道项羽究竟在哪里,于是分兵三路,重又把他们包围了起来。项羽随即又开始奔驰冲杀,又斩杀了汉军的一名都尉,杀掉了汉军一百多人,重新聚拢了他的骑兵。

  查看一下,仅损失了两名骑士。项羽就对骑兵们说:怎么样啊?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跟大王您所说的一样。

  这时项羽已经到达乌江边上,乌江亭长把船停泊在岸边等着他,并对项羽说:江东虽然狭小,但是土地方圆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人,也足够您用以称王的了,望大王您火速渡江!现在这一带只有我有船,汉军到来,将无船渡江。

  项羽笑着说:老天爷让我死,我还要渡江做什么呀!况且当年我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跟着我归还。纵使江东父老怜爱我,仍然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啊!即便他们不说什么,我也无脸再见他们啊!

  于是项羽就把自己所骑的骏马骓送给亭长,命令骑兵们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汉军搏战。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身受十多处伤。

  这时项羽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就说:你不是我的熟人吗?吕马童面对着项羽,指给身边的中郎骑王翳说:这就是项羽!项羽接着说:我听说汉王悬赏千金买我的头颅,得头颅者可分得享用万户赋税的封地,我就留给你一些恩德吧!当即拔剑自杀。

  王翳随即取下项羽的头颅,其余的骑兵便相互践踏着争抢项羽的躯体,争抢中互为残杀的有几十个人。到了最后,杨喜、吕马童和郎中吕胜、杨武等五人各夺得项羽的一部分肢体。五个人把项羽的肢体拼凑到一起,都对得上,因此他们分得了享用万户赋税收入的封地,五人都被封为列侯。

  楚地全部平定了,唯独鲁县仍不归降。汉王刘邦亲自统领兵马去消灭它。大军抵达城下,城中礼乐弦诵的声音传到城外,由于鲁县是信守礼义的故国,遵奉为自己的君主尽忠守节的礼义,汉军便拿出项羽的头颅给鲁县人看,鲁县父老这才投降。汉王用安葬鲁公的礼仪把项羽葬在谷城,并亲自为项羽发丧举哀,哭了一阵后才离去;对项羽的家族亲属一律不加杀害,还把项伯等四人都封为列侯,赐他们姓刘,把过去被掳掠到楚国来的百姓们仍划归他们统治。

  楚汉垓下之战,刘邦、韩信灵活应用了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之计,终于使得力可拔山、豪气盖世的西楚霸王兵败自刎,从而奠定了大汉王朝四百余年的基业。

  楚霸王一世霸业,全都毁于一役。如果他当初能忍一时之气,可能会东山再起。这就告诫人们,要能忍人之不能忍,才能成就大事业。

0.1084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