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垌位于桂平市南,36个自然村,合约人口13万。自李唐始至元明称麻市,明清称下都里。于民国中期废里设麻垌局,时容树宽任局董。解放后废局设乡,92年后正式名为麻垌镇。境内正北有白石洞天,山上历史明建有;白石洞天小学遗址《始建于明》,寿圣寺《始建于宋》,三清观《修建年代不详》。麻垌圩边有黄氏宗祠《建于清雍正年间》。盘古庙《建于明宣德年间》。容氏宗祠(种芝祠)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原作为学校和祠堂两用)后于清光绪三十年重修正厅祠奉福田公支下历代宗亲神主牌位。
麻垌容氏,据考应于明万历年间自广东徙至藤县大水山,后再到平南竹儿根村后来才从平南到了桂平南木镇(姜河里)几经周折才到了麻垌世代繁衍,立裕隆公为入乡始祖于每年九月初四奉祠大祭。在桂平我们容氏主要分布于麻垌,中沙,下湾,木根,南木,蒙圩(此地容姓族人已改姓熊姓)等镇。合约人口1.2万。现又以元福元成两公发展最快已达19世之多。
福田公号种芝(生寿失记)葬于容村地面名山儿山。生一子 养元
养元公(生寿失记)葬于藤梨塘村边金丝吊葫芦穴生二子,长朝真,次朝登
朝真公(生寿失记)葬于文山村谢塘顶名添丁山生五子,长凭德,次凭助,三凭惠,四凭应,五凭宗。
凭德公(生寿失记)葬于容村地面名桂龙山生二子长国相,次国芳
凭助公继为朝登公嗣子,生二子长国隆次国贤
国芳和国隆国贤迁入文山村(今安文村)世代繁衍
桂平祖序
裕隆自明末世乱而自广东迁往桂平后定居下都里(麻垌)新村。生寿失记。公婆与长子元福合葬于容村村面土名大吪山。元配郑氏生寿失记生六子。长元福,次福田,三元成,四兰贤,五社甲,六社昭;
二世
元福裕隆公长子号怡泰。生寿失记。元配杨氏。生寿失记。生五子长应丰,次应钦,三应鑫,四应耀,五应崇。婆葬于上秀里(中沙);
三世
应钦元福公次子号学文。生寿失记。公婆合葬于上鸪村面土名上古山。坐坤向艮兼丑未吉度开癸水元配潘氏。生寿失记。生三子长大酋,次大全,三大真;
元诚公世系字辈表
万字派系正开端 昭穆不乱世代传 叶茂枝荣添贵寿 承前启后进官员
勤劳信朴家兴起 望重德隆福满门 祖德流芳千载喜 宗支衍庆万年欢
万世其昌代代兴 仁义忠良奕业成 熙朝贤仕衍祖德 科甲昭彰馨家声
家兴国振宏图展 德显声扬达到京 智成业达千秋耀 源旺流长永繁荣
族 训
一 对己忠诚俭朴 雄心壮志 吾日三省吾身 正直为是
二 对人谦虚谨慎 诚实和气 切忌凌弱畏强 恐骗不宜
三 对家夫妇和谐 勤劳创志 兄弟妯娌相好 同气连技 敬老爱幼友恭 大公无私
四 对国尽忠热爱 守法守纪 团结勤劳增产 税粮常备
五 对事公平合理 細辨是非 力避抑弱抉强 贪财不利
六 对物非已莫取 勿毁勿弃 珍惜爱护存留 道拾不遗
始 世 祖 葬 地
始祖裕隆太公 双氏太婆合葬于涧圹天穴大化山又名三尊山 坐甲向庚兼寅申
二世祖元诚太公何氏太婆合葬于涧圹头地左穴 坐寅向申 生三子 应魁 应科 应榜
三世祖涧塘头地右穴 坐寅向申 应魁公监运使赏戴花翎 陸氏婆一九八七年五月十九曰迁葬於此
四世祖大贵太公 李氏太婆合葬於上鸪对面高腰塘背
五世祖帅英葬涧塘人穴 坐寅向申兼甲庚 帅英公邑庠生 李氏太婆 生五子 万有 万新 万广 万达 万福 五房由此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