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西造立文氏族谱·甲午四修
萍城西去四十里许,有一山清水秀处,便是腊市造立。此处聚居数百文氏族人,他们是江右时公后裔,“六一堂”明叟子嗣。明叟第九代嗣孙依仁公是造立文氏宗支开肇基祖,依仁公于明永乐成化之际由吉安永新固塘迁徙于此,至今已有五百余年。
至依仁公第十世嗣孙时发公和时荣公时,时荣公一脉又迁徙至湖南攸县居住,时发公一脉则仍居造立,其子孙发达,六个儿子俱成家立业,兄弟和睦,家境殷实,号“六顺堂”。感先辈创业之恩,思后代发达之昌,“六顺堂”于清咸丰三年举全族之力修造祠堂,立堂号为“敦本堂”。
清光绪十六年,造立文氏三修族谱,聘请享誉乡里的举人(后为进士)、同为文氏族人的缉熙任主编。三修族谱之序由清赐进士及第、四品侍读学士兼日讲起居注、翰林院编修、国使馆协修文廷式撰文,清例授文林郎礼部进士文缉熙书写。二进士同为文氏同宗族谱修序,这是罕事,一时传为佳话。
但是,三修族谱之后,时隔一百二十余年,由于诸种原因,族人竟未能续谱,以致族中昭穆次序难理,移居外乡的族人相见不相识,后辈中不知族源先祖者为数不少。为此,续修族谱成为族中刻不容缓的大事。
时值萍乡市首修《萍乡市文氏通谱》,经族人的努力,更在市文氏宗亲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历时一年半,终于在甲午孟夏顺利圆谱。
萍乡市文氏宗亲会文学群为造立文氏四修族谱封底设计而题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七绝·造立
古树新楼翠映天,清泉汩汩白云间。
五峰山下田园美,造立庐陵一线牵。
此诗以素描之法描写造立景物:古树枝繁叶茂、新居白墙红瓦、方井清泉汩汩、蓝天白云飘飘。诗的一二句,短短十四字,乡间景物,历历在目,翠树红楼,色彩绚丽,形象地勾勒出一幅故里造立风情画卷。诗者假借族人视角,描景抒情,将其热爱家乡,造福故里之情浓浓地浸润其间。诗的三四句,触景生情,追溯古代,遥想当年香龄公自庐陵固塘迁徙萍西,爱慕造立山水,创业立基于此,开枝散叶,延绵至今。数百年来香龄公后裔在此田园秀美之地繁衍生息,我族人饮水思源,常思先辈创业之艰,情牵庐陵固塘之本,敬祖睦宗,亲情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