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姓的起源与随国和隋朝的历史紧密相连。从随国角度来看,春秋时期的随国,姬姓侯爵,是周诸侯国之一 。它位于今湖北随州,在当时有着重要的政治地位。随国灭亡后,其原贵族有人以随为姓 。随着历史的发展,到了隋朝初年,这些随姓人大都随例改为隋姓。从隋朝角度而言,北周时期杨坚被封为随国公,后来他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并以随为国号。但杨坚忌讳“随”字中走之底所蕴含的“不稳定”含义,认为国家需要稳固,于是去掉走之底改为“隋”字。这一改动不仅影响了隋朝国号,也使得当时众多“随”姓之人改为“隋”姓 。除了这两支与随、隋相关的起源外,隋姓还有其他源头。早在汉代,就有隋昱,官至五原太守,其姓氏来源显然与随国、隋朝无关,另有所出。明代时,将军王骥远征麓川,原土著居民请求赐姓,他赐以怕、刀、剁三姓,后来以怕为姓的人因姓氏读音不雅,改为与怕字字形相近的隋姓,从而成为隋姓中的一员 。如今,隋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山东是隋姓的主要聚居地,占全国隋姓人口的很大比例,同时在东北三省、河北、河南、江苏、安徽等地也有隋氏族人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