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生于公元365或372或376年 ,卒于427年 ,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是东晋时期伟大的文学家,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出身于一个逐渐没落的官宦世家 ,其可考的直系祖先是曾祖父陶侃 。在当时严分流品的门阀社会里,陶氏家族虽因陶侃生前位重兵强 ,但始终未能完全跻身士族阶层 。陶侃去世后,家族地位、声望逐渐下滑 ,到陶渊明一代,陶家已沦为寒微门第 。陶渊明父亲去世较早,这使他青年时期的生活颇为清贫 ,他在《自祭文》中回顾自己一生时提到,自幼便与贫穷相伴 ,不仅要自理家事,还需亲自耕种 ,其身份可说是亦耕亦读的寒儒 。太元十八年(393年),陶渊明出任江州祭酒 ,初涉官场的他,因“不堪吏职”,很快便辞去职务 ,从他的《饮酒》其十九中“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 ,并产生了终老田野的想法 。太元十九年(394年),陶渊明原配妻子去世 ,一两年后他继娶夫人翟氏 ,婚后过上“夫耕于前,妻锄于后”的生活 。之后州府征召他做主簿官,他推辞不就 。隆安三年(399年),陶渊明任刘牢的参军 ,隆安五年(401年)出任桓玄的参军 。然而,东晋政局动荡,桓玄与司马元显两大权臣争斗不休 ,全然不顾国家大局 ,陶渊明的政治理想再次落空 。他借诗表达自己的志向“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表明自己虽有建功立业之心 ,但既然无法求官,便想回归田园 。正在他犹豫之际,母亲去世,他回浔阳服丧 ,而此时桓玄谋反 ,让他深感自己轻率出仕是个错误 。元兴三年,陶渊明出任刘裕的镇军将军参军 ,但刘裕同样心怀篡逆 ,这使陶渊明的政治热情大大消退 。此后他又担任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参军 ,随着刘敬宣解职,他也回到故乡 。义熙元年八月,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 ,但仅仅八十多天,在同年十一月便辞任还家 ,开始了归隐生活 。义熙四年,他居住的园田居遭遇火灾 ,这场火灾成为他隐居生活的转折点 ,此后他在贫富之间挣扎 ,创作了《咏贫士七首》《饮酒二十首》等组诗 。园田居被焚后,他搬回柴桑城里旧居暂住 ,因躬耕不便 ,义熙七年移居到南村 ,继续躬耕与隐居读书 。义熙九年(413年),他拒绝了著作郎一职的征召 ,与雁门周续之、彭城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 。义熙十四年(418年),又拒绝了著作佐郎的征召 。从元嘉元年(424年)开始,陶渊明缠绵病榻 ,元嘉四年(427年)十一月 ,死于疟病 ,他的朋友颜延之为他作诔文,谥曰“靖节征士” 。陶渊明的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组诗、《五柳先生传》和《桃花源记》等 。他的诗风独特,兼具消极与积极 ,静穆与金刚怒目 ,外淡内奇 ,浪漫幽默 ,体现出理性的生死观和达观的人生观 。他不以躬耕为耻,支撑力耕思想 ,正是农家思想的体现 。从唐代起,他的文学地位逐渐提高 ,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都受到他的影响 ,后世还出现了“慕陶”现象 ,清朝文人沈德潜称其为六朝第一流人物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他成为美国汉学界研究最多的诗人 ,在西方汉学界也成为重要研究对象 。陶渊明虽生活清苦 ,却坚守自己的操守 ,追求自由高洁的生活境界 ,他的思想和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也成为陶氏家族独特的精神印记 。他传承了家族的文化底蕴 ,又以自己独特的人生选择和文学成就 ,为陶氏家族增添了别样的光彩 ,激励着后世陶姓子孙在面对生活的困境与诱惑时 ,坚守内心的本真 ,追求精神的富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