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东晋陶侃:家族荣耀的奠基者
最新资讯 发布文章

东晋陶侃:家族荣耀的奠基者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6日 编辑: 孟庆媛

陶侃,字士行(一作士衡),生于曹魏甘露四年(公元259年),卒于东晋咸和九年(公元334年) ,是东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也是田园诗人陶渊明的曾祖 。陶侃出身贫寒,其出生地在东晋鄱阳郡鄡阳县(今都昌县)左里乡陶家冲 。据《都昌县志稿》记载,因晋时都昌地域归属变化,公元304年前属鄱阳郡,304年划归浔阳郡,故史籍对其籍贯记载有浔阳人或鄱阳人两种说法 。早年,陶侃在寻阳县衙担任县吏,生活艰苦。鄱阳孝廉范逵造访他家时,母亲湛氏甚至剪去头发换酒食招待 ,可见其家境窘迫 。但陶侃凭借自身才能与努力,逐渐崭露头角。他先被张夔荐举为孝廉,进入京城洛阳后得到司空张华赏识,被授郎中之职 。八王之乱时期,陶侃投靠荆州刺史刘弘 。在讨伐起义军张昌的战斗中,陶侃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他据守襄阳,多次与张昌交战,最终大败张昌,前后斩杀数万人 ,因军功被封为东乡侯 。此后,在永兴二年(公元305年)陈敏叛乱时,陶侃坚决平叛 。他屯驻夏口,派儿子和侄儿为人质以表忠心 ,将运粮船改建成战舰,多次击破陈敏弟弟陈恢的进攻 ,还与其他将领联合击破陈敏部将钱端 ,治军严厉,缴获物资全部分给士卒,自己毫无私财 。光熙元年(公元306年),刘弘病故,陶侃服丧期满后先后任职于东海王司马越、江州刺史华轶 。后因华轶与琅玡王司马睿不和,陶侃的侄儿陶臻劝其投奔司马睿 ,陶侃最终投到司马睿麾下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陶侃任龙骧将军、武昌太守 。当时天下饥荒,山中蛮贼常抢劫长江船只 ,陶侃巧设妙计,安排部下假扮商人诱捕盗贼 ,得知盗贼是西阳王司马羕部下后,迫使司马羕交出盗贼并全部斩杀 ,保障了水陆交通安全 ,使逃亡者相继归来 ,他还设立与夷人交易的市场,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永嘉六年(公元312年)起,陶侃奉命讨伐杜弢 。他先令周访、赵诱为前锋,侄儿陶舆为左翼击败杜弢 。建兴元年(公元313年),成功救援被杜弢围困的荆州刺史周觊 ,并多次与杜弢交战 。虽期间因部将王贡假传命令联合杜曾反叛,导致陶侃战败被免职 ,但因其功绩和品德,最终官复原职 。建兴三年(公元315年),杜弢投降又反叛 ,陶侃再度交战,最终成功平定叛乱 。自太宁三年(公元325年)始,陶侃在五年内接连平定王敦之乱、苏峻之乱、江州刺史郭默叛乱 ,历任荆湘雍梁四州都督、太尉、大将军等职 。咸和九年(公元334年),陶侃病重,辞官回长沙,途中病逝于樊溪(今鄂州),葬于湘潭 ,享年七十六岁 ,追赠大司马,谥号“桓” ,祠太牢 ,唐德宗时成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宋徽宗时位列武庙七十二将 。陶侃一生功绩卓著,他肃清乱党,稳固了东晋社稷 ;重视农桑,促进江东经济恢复 ;还积极开疆拓土,力图恢复中原 。他的忠义之举深受后世敬仰 ,《晋书》《世说新语》《资治通鉴》中记载了“陶侃惜谷”“陶侃运甓”“陶侃检厉”等诸多典故 。他以自身的努力和成就,为陶氏家族奠定了荣耀的基础 ,成为后世陶姓子孙引以为傲的先祖 ,其事迹和精神也激励着陶氏后人在家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奋进 ,传承家族的荣耀与精神 。



0.2277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