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背景
乐羊子是东汉时期的人物,他的妻子是一位品行高尚、深明大义的女子。乐羊子外出求学,但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了困难或产生了懈怠情绪,不久就返回家中。
典故内容
乐羊子妻正在家里织布,看到丈夫突然回来,便问他原因。乐羊子说:“出门在外久了,很想念家人,所以就回来了。”
乐羊子妻听后,拿起一把剪刀,走到织布机前,把正在织的布剪断了。乐羊子看到妻子把辛苦织了一半的布剪断,心里很不理解,就问妻子为什么要这样做。
乐羊子妻说:“这布是一丝一线积累起来才变得这么长的,现在我把它剪断,之前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都白费了。你求学也应该像织布一样,日积月累,不断积累知识,才能学有所成。如果中途放弃,和我剪断这布有什么区别呢?”
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深受感动和启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他再次离开家,继续求学,七年没有回家,最终成为一位有学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