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和乡小班庄,位于永城市西北19公里,距顺和乡政府1公里处,属顺和乡夏楼村,有两个村民组,村民以农为主,经济条件居当地平均水平。
五世七门通祖于明朝正统、景泰年间(公元1437—1457年),从夏邑火店乡班集迁居永城市保安山前十里班庙台。旧谱记载,保安山西南有七世祖鼎公墓。明朝末年(十七世纪五十年代之前),十一世闹祖再迁永城市陈集以南三里的徐庄前班家坑。十四世祖永志公有子三人,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公元1723—1796年),老大从班家坑迁居永城市窦常庄,老二迁居河南固始县。之后,老三万哲公再迁现在的顺和乡夏楼村小班庄。世代繁衍,形成今天的规模。
通祖后人在明清民国时期获得功名和官职的有4人,其中21世唯一公为清朝优贡生,朝考一等京官,初任山西太原府二府,后任河北临漳县知事;22世彤勋公,民国时期,毕业于山西高等陆军学校,曾任教导团副参谋长;寅勋公,曾任迫击炮团团副。现代,列入本谱“高级知识分子”的中央党史研究室处级干部班永吉,“科级干部”班宜庆、班桂香都是该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