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江西省萍乡市大义口文氏族谱
最新资讯 发布文章

江西省萍乡市大义口文氏族谱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6日 编辑: 张森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荷尧镇《大义口文氏族谱》,文汝鑫等纂修。1932年敦睦堂木活字本,十四册。书名据版心、书衣题。书名页题文氏族谱。

始迁祖贤,字皇 ,宋宝枯时自吉州安福塔桥迁宜春滨江,自滨江迁居萍乡大义口。卷一谱序、谱记、谱跋传、年谱、遗述、祠堂图、坟山图、祠规、 祭礼附仪注, 卷二至十三世系,卷十四坟山汇辑、祭产、祠堂记、会序、传、墓志铭、寿序等。

大义口文氏族谱摘录

1、谱序

 萍之西距城五十里,壤接湖麓有隩区焉,曰大义口。屏山横亘于后,萍水总汇于前,四山环绕,敞其中平衍,沃壤腴田,可数千顷。著姓文氏开族其间,屋闾栉比,烟火数百家,男妇丁壮不下千余,诚盛族也。今其后贤笃一本亲亲之谊,而为敬宗收族之举。谱牒阙修越一甲子,亟亟以缮稿续修为务。稿既脱,将付梓,请序于余。余以姻谊兼素好,不获以不文辞。披览旧牒,溯厥先猷,而叹积厚流光,阅世滋大,盖有由也。按文氏其先本固塘时公,时公为后唐庄宗账前指使,四传而为介休潞公,潞公为宋重臣,显于真仁英神四朝,勋阀载钟鼎,八传而为吉州贤公(中华文氏宗亲网注:原谱所载、此处有待查证),贤公由吉州安福塔桥徙居袁州滨江,转迁萍西大屏山之麓,而奠居焉。当宋元之交,阅今六百有余岁,传世二十有四,子姓繁衍至数千丁,不其宜欤。由贤公而上溯所自,始自时公,迄潞公,原原本本,世次秩然,旁支不及载,所以昭一本一脉之传也。由贤公而下,自一世至十世,仿苏式用直行,自十一世至二十四世仿欧氏,用横行,横推直演,条贯屡分,所以明尊卑之分也。脉络既明,尊卑不紊,于以敬宗,于以收族,继有作者,率而由之,循而推之,如黄河九曲,波澜渟蓄,分流而注诸海,如昆仑万仞,冈峦起伏环抱,不离其宗。百世而下,得斯谱而观之,孝子悌弟之忱有不油然而生者哉!观于元明之世,文氏先代文章,科第簪缨,世及出膺,民社入敦,节义彰著,仁蓄之也厚,故其流泽长,后之人守旧典而率彝训,庠序之教既谨,教弟之义克申,所以风气醇古,而家道隆也。前有以彰之,后有以传家,垂之奕禩,不尤可卜文氏之光大也夫。是为序。

 前清附贡生姻教弟张鸿翰韵篁氏鞠躬谨撰并书

 民国二十一年壬申秋月谷旦

2、四修族谱序

《礼》曰: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夫尊祖莫要于建祠,收族莫重于修谱。盖祠以妥先灵,谱以详世系。祠不建则孝享之忱莫伸,谱不修则昭穆之序弗别。是以古来仁人孝子莫不兢兢于此,思有以相辅而行也。然则宗祠既立,谱牒顾可忽乎哉?尝考我文氏自基祖贤公于宋时由吉迁萍,开族于大屏山麓之大义口,巳数百年于兹矣。子孙繁衍,祠宇林立,惟谱牒则虽经修辑者再三,而自清同治辛未以迄于今,开修又越六十余年,春露秋霜,致祭虽有宗祠而正名定分,稽考则无谱牒,是夏至祭之礼虽可言,而杞宋恐不足征也。且族人迁居安源者有之,迁居檀梓里者有之,迁居山泉帘者有之,迁居杨柳域及金鱼石等处者亦有之。棋布星罗,极其蕃滋,而当此世局沧桑,兵变迭起,转徙流离势所难免,觌面既恐无由,笑谈自是莫接,寻至亲者渐疏,疏者或恐积而又久,必致询名问姓,而不辨其为某支某派者矣。我族父老有鉴及此,乃开家族会议,筹措巨款,决于本年春开始续修,以求收族之效,而免紊乱之虞,诚善举也。虽然谱为收族之张本,固尽人而知之矣。而赖以维系人心,保持族谊则更有重谱者,厥为整饬纲纪与振兴教育是也。良以晚近世风每况愈下,人心险诈莫可言宣其甚焉者,更立异端,创邪说,鼓簧于天下,以淆乱人之听闻,致使萑符遍野,狐鼠纵横,流毒之酷有过于洪水猛兽,社会沦亡己岌岌乎不可终日,此皆各族家纲之不振,教育之不兴,有以致之耳。我族凛然大义,当虽有此,为防微杜渐计,自宜整饬家纲。先父兄之教谨子弟之行,并宜振兴教育,咸使深明礼义,纳于规矩范围之中。庶几颓风可挽,纲常克振,而大义之美名亦不负矣,抑更有进焉者。我国家衰弱已极,各帝国主义者鹰瞵虎视,直欲瓜分豆剖,以殖其民。吾人为自救救国计则又当将家族团体扩为国族团体,将家族主义扩为国族主义,恢复固有之道德,增进固有之技能,努カ同心,共维国事。一族如此,各族皆然,则中国民族自可永久适存于世界,而不至受帝国主义者之侵凌矣。不然若仍抱封建思想,仅图一族之安全,而置国事于不顾,则锦绣河山将分入帝国主义者之版图,国家必至旋踵而亡也。《传》云: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国家既亡,族于何有?族之不存,又将安用其谱哉!

 二十一世嗣孙汝鑫谨撰

  民国廿有一年岁次壬申季秋上浣谷旦

3、目录

卷一

谱例

受姓源流序

清嘉庆壬申续修谱何序

嘉庆壬申续修谱自序

同治辛未三修谱序

嘉庆壬申续修谱记

嘉庆壬申续修谱怀祖诗句

康熙己卯原修谱人

嘉庆壬申续修谱人

同治辛未三修谱引

同治辛未三修谱跋及司事

清明会老序

乾隆乙酉建宗祠老碑文

成都翁公祠记

唐指使公传

潞国公家庙碑记

潞国公年谱

文山公家书

义祖美忠公遗述

祠堂图

坟山图

祭礼附仪注

祠规

捐输主位

排行引

卷二

瓜瓞图

宗源纪略

历代世系

淮公位下世系

卷三

淮公位下世系

卷四

淮公位下世系

卷五

淮公位下世系

卷六

淮公位下世系

卷七

淮公位下世系

卷八

淮公位下世系

卷九

淮公位下世系

卷十

淮公位下世系

卷十一

淮公位下世系

卷十二

汉公位下世系

卷十三

澄公位下世系

湘公位下世系

渊公位下世系

补遗先祖

卷十四

祭产

垂裕堂祭产

贤公祠堂记

驰公祠堂记

福公祠堂记

济英会序

积谷会序

裕宗会序

荣宗会序

紫轩公传

仲山公传

萼华先生传

汝蕃暨何宜人七旬双寿序

荣姑墓志铭

经畬墓志铭

紫轩夫妇墓志铭

惠安墓志铭

智衡墓志铭

骥良墓志铭

四修谱怀祖诗句

经德配何宜人墓表

锡光墓表

性初墓表

领谱字号

四修谱跋

4、谱

 一、谱牒收族敬宗,义取该备。我族自文贤公迁萍,递及淮公、汉公、澄公、湘公、渊公始分支。今尊文贤公为一世祖,淮公、汉公、澄公、湘公、渊公为提纲,注明某公位下世系,其自文贤公以上,至时公著有宗源纪略,芟其繁支,以便稽考。

 二、谱向系遵欧苏二家法式,今参用,定以四格上用一小格书某公之子,仍寓五代一提之意,旧谱另有世系瓜藤图,今从事续修,仍遵旧式,以便后人观览而知生有所自也。

 三、谱遵文贤公为一世祖,自一世以至十世仍遵旧谱,格列下至十一世起方用横格。

四、谱内先书名,次书字,书爵及生殁年月日时葬向,有诰赠者书诰赠某职,次书妻生殁年月日时葬向,有诰赠者书诰赠几品,书子女,庶一见了然。

五、年幼生子者只书子某,不书子几,女亦同书,明生尤未巳也。

六、族中孪生者原不多觏,于本生世系内兄则注明与某弟同乳,弟则注明与某兄同乳,喜征一家之瑞也。

七、出继承继彼此互载于本生父母下,注明子某出抚某人爲嗣,于所承继父母下注明承抚某人某子爲嗣,庶不忘其所自出。

八、夫为妻纲,故妻附于夫后,原书娶,继书续,未归书聘,已故书配,所以别先后存亡也。妾有子则书副,无子直书妾,亦示以有子爲荣也。

九、妇女从一而终,若夫死改醮,有子则书娶某氏,以天下无无母之人也。无子则畧外之也。若先爲夫抚子,而后改适则又当从。

十、女有字、未字、出嫁、未嫁之不同,兹于女未嫁书女某,已嫁书适某姓某人之子,生殁从畧,明女生外向故也。

十一、谱内生则书生,殁则书殁,有爵位者则书卒,未成人者则书夭,至忠孝节义已报,则据实全书,未报则书待旌。

十二、谱纪生殁葬娶,阙者仍阙,有错断不齐,亦据各房稿核实直书,究非妄爲异同。

 十三、族中坟墓合葬者,夫妇则书合,兄弟则书并,至子伴父,孙伴祖,媳伴翁及姑坟者,则书祔,以见尊卑无容混也。

 十四、族中坟墓所葬有世守,有契买,世系未载,另详坟山汇集。

 十五、坟山汇辑随山相连,书去,略照排行未序长幼,合坟则书某与某坟。

 十六、妻父女壻书爵位、功名、籍贯,荣望族,重门楣,且以验身家,妇改醮,虽富贵不书。

十七、族中有以子出抚他姓爲后,及鬻出爲僧者,于父母世系内列子名,以爲异日归宗反俗张本,示不忍弃也。至抚异姓之子,不许入祠承祀,其名亦断不书。

 十八、旧谱自十六世起排行用千字文,今易以干支,其名讳从先不从后,若现有爵位,谨将先人讳字傍或加一イ阝火不等,非背祖也,亦明以不得不已耳。

5、祠规

一、孝为百行之原,合族贫富不等,富者固当孝敬为先,贫者亦当竭力供奉,以尽其职,如有外出不顾父母之养,以致饥饿者,鸣族责惩,如顽劣不听,族中公仝禀究。

二、孝亲为先,敬兄次之,凡人长于我者,犹以兄事,况同胞乎?兄当友于弟,弟尤当克恭厥兄,如违公同责惩不贷。

三、子弟最宜恂谨,如有平日为人一味横强,目无长上者,合族公惩。至各长上亦不得藉长凌幼,致干众议

四、族中子弟各宜安分守己,倘敢在外吓骗,行一切不法事,族房公同禀治。除本人出族外,伊父兄约束不谨,亦应罚祠三年。

五、族中子弟无论士农工商,务宜勤俭,各尽乃职,方能成家立业,倘好尚奢靡,有名无实,其弊必至沦为下流,父兄宜先教戒。

六、祠田无论外姓佃耕,族人批耕,每年租谷必须一例给清,如租不清,任祠内另批他人不得强霸。

七、族中祖山坟茔鳞集,不许开挖种植,致伤遗骸,且先后不一,凡新葬者须于无碍之处方可安厝,切勿破夺前坟堆土。

八、族中嫁女公议祠仪钱捌百文,俟冬至祭祠,照数交经管人查收入簿。

九、族中人口浩繁,每年生殁不一,因于正谱外另立生殁簿二本,冬至下午各自来祠,并将一年内嫁娶图籍姓名照次塡载,以便后来增修。

十、谱纪宗源联支派,诚为一家重器,凡族中倘有雀鼠之咏,非关公务,妄自呈官毁坏及借人私钞,查出不许入祠。



0.2584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