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地方志,家谱,此三者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基石。家族之谱,恰似大树深扎地下之根,承载着家族数千年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意义深远。今逄氏后人齐聚,重修族谱,旨在溯源家族根源,梳理家族脉络,传承家族文化,让后人清晰知晓自身来处,铭记先辈功绩。
逄姓作为古老姓氏,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其一,出自姜姓,可追溯至上古炎帝后裔。炎帝之孙逄伯陵,商初受封于逄(今山东临淄或临朐县石门山),建立逄国。至西周武王时,逄国灭亡,其地改封给姜太公,而逄国后人便以国名为姓,开启了逄氏一脉的传承。其二,源于夏朝著名弓箭手逄蒙,他曾拜后羿为师,射艺精湛,其后代也随之姓逄。其三,起于春秋时期,齐国君主车左官逄丑父,其后代也以逄为氏。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逄氏家族历经多次迁徙。早期主要在山东一带繁衍,后因战乱、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影响,族人逐渐向周边乃至更广阔的地区扩散。先秦时,齐国的逄丑父、陈国的逄氏族人,表明当时在山东、河南地区已有逄氏族人的活动踪迹。秦汉时期,南匈奴逄侯单于降汉,被安置在豫州颖川,其后代以逄为氏,使得河南地区的逄氏人口进一步增加。魏晋南北朝,战乱频仍,北方逄氏族人南迁,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落地生根。唐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稳定的环境吸引更多逄氏族人南迁,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至江西、福建等地。元明清时期,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活动持续不断,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闯关东等事件中,都有逄氏族人的身影,他们被迁往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多地,使得逄氏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布更为广泛。
在历史的进程中,逄氏家族人才辈出,涌现出众多杰出人物。夏朝的逄蒙,凭借卓越的射箭技艺闻名于世;春秋时期,楚成王的大夫逄伯,凭借智慧和对历史典故的熟知,说服楚成王释放许僖公;齐国大夫逄丑父,在齐晋鞍之战中,为救齐君,与齐君换装易位,留下忠义之举,令人敬仰。此外,西汉的逄信,历任郡守、京兆尹、太仆,官至卫尉;东汉的大司马逄安,为东汉王朝的稳定和发展贡献力量;东汉末年袁绍帐下的谋士逄纪,智谋出众,为袁绍出谋划策;越国大夫逄同,献计帮助越王勾践恢复越国强盛并灭亡吴国 。他们在不同领域展现出非凡的才能,为家族赢得了荣耀,也为后世子孙树立了榜样。
家族历史上曾多次修谱,每一次修谱都是对家族历史的回顾与梳理。愿这本族谱成为连接家族成员的精神纽带,无论身处何方,都能通过它感受到家族的温暖和力量。让我们共同传承家族文化,将先辈们的智慧和精神发扬光大,为家族的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