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西羌族,出自唐朝时期甘州羌族土司,属于汉化改姓为氏。羌族昝氏,是在唐朝时期形成的汉姓,其中即有著名的大酋长昝插、昝君谟,在武则天执政时期“率羌、蛮八千自来,即其部置叶州,用昝插为刺史,刻石大度山以纪功。”叶州,即今河南叶县,昝插后裔多在吐蕃王朝后期逐渐演化为白马羌,最后被世人称为藏族。
在清朝时期,今甘肃省的甘南州临潭县的藏族土司即为昝氏,实际上是属于白马羌的一支,至民国初期,其世家仍为“昝土司”,今为藏族昝氏,其族人在今青海省的乐都县亦有分布。[1今河北省的滦县有昝辛庄、昝岗、昝家庄,南皮县的大道邢和石佛昝等村有大量昝氏族人。山西省的大同市有几个昝氏集中的村庄(昝娘城村),山东省的枣庄、兖州、商河、禹城、临沂市莒南县、高密市、淄博市,江苏省的徐州市、江宁市、海门市,四川省的双流县、广元市、嘉川县、蓬溪县、苍溪县、旺苍县,湖北省的十堰市、房县,陕西省的泾阳县(庆家村、柴焦村、架王村、皮刘村、北潘村)、三原县(城关镇)、韩城市(昝村镇)、扶风县,河南省的南阳市,江西省的泰和县,安徽省的阜阳市太和县李兴镇昝寨村、前店子村等、安庆市,甘肃省的甘南州临潭县,云南省的文山州丘北县、曲靖市,黑龙江省的讷河市,北京市,辽宁省,吉林省,上海市崇明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温泉县卡昝河(卡昝科学考察保护区),青海省的乐都县等地,均有昝氏族人分布。[1]昝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多读音的姓氏,其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六十五位门阀。
昝氏族人早期主要在河南、山西等地居住,以太原郡为郡望。此后因中原战乱,逐步向山东、河北及江南迁徙。明初昝氏作为洪洞县移民,被分迁到今安徽、江苏、浙江地等,并在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形成望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