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g.jpegScreenshot_20200306_012742_com.baidu.searchbox.jpgScreenshot_20200306_012817_com.baidu.searchbox.jpg序的内容11李姓氏

中国百家姓之一。据统计,全国汉族姓氏中以李姓最多,约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即世界上姓李的超过8700万人。

中文名称

姓氏

李姓氏来源有九

第一种说法: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木子”救命成李姓。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征,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理利贞逃到陈国苦县,为躲避纣王的追杀,利贞母子隐姓埋名一路乞讨。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因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得姓始祖为李利贞,至利贞十六孙李乾,字敬一,又名元果、其野。任周御史大夫,妣益寿氏,生子耳(即老子)。这种说法最早由唐朝李延寿提出。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第二种说法:指李为姓说。《史记·正义》引《玄妙内篇》云:"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此说以老子为李姓得姓始祖。今鹿邑仍有民间传说,李母怀胎81年,在李树下分娩,李耳诞生时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李母呼道:"我的老儿子",因而名之"老子",老子一诞生就用手指着李树,自认李姓。

第三种说法: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第四种说法: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第五种说法:李树图腾说。直至今天,在我国个别少数民族中仍可找到以氏族图腾为姓的事例。如云南克木人中的野猫氏、水鸟氏和虎氏等。《东夷源流史》[1]:"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为理,后因理徵避难以木子为食而姓李。因其所食为野生李,故由理氏培育成为家生李树,并以李树为神树,亦即图腾树。故凡李氏子孙,常于宅旁种李以为象征,至今还保存这个习惯。如李白家有桃李园,唐朝皇宫苑园多植李树。"

第六种说法:源于虎图腾说。此种观点认为李氏图腾不是李树,而是老虎。老子李耳生地陈楚地区的图腾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语"老虎"。龚维英著《原始崇拜纲要》中说:李耳亦楚语,即虎。老子故国陈,灭于楚,故得为楚人。陈属淮河流域,正呼虎作"李耳"。老子之亦名李耳,理由在此。李耳应是陈楚民间对虎的俗称。今陈地民间相传,老子生于庚寅年,属虎。当时苦县一带方言称虎为"狸儿",故亲邻戏呼老子为狸儿,后渐演变为"李耳"。

第七种说法:源于老姓说。这种说法主要源于对老子姓氏的考证,认为老子不姓李而姓老,李姓源于老姓。古文字学家唐兰认为,老子姓李名耳的说法不确实,郭沫若、马叙伦、陈独秀等人同意唐兰之说。高亨进一步考证,当时称子的,像孔子、曾子、墨子、孟子、庄子、惠子等人皆举其姓,独于老子则称"老聃"而不称"李聃";称"老子",而不称"李子",所以"明见老子原姓老矣。"

第八种说法:少数民族中本有的姓氏。延边朝鲜族常见姓氏有李姓。

第九种说法:为北魏代北复姓所改。北魏时有代北复姓叱李氏、高护氏,随孝文帝入中原后,改为单姓李氏。见《魏书官氏书》、《通志.氏族略》。93、李氏陇西堂原派语


……“山老派起语派纪长相承祖义秋均”。同汉庚午增派语:“太、官人、讳、义、司、千、两、派、承、更、增、君、应、万、秋、 林、傅、均”。黑山原派:“卫、嗣、瑛、耀、玉、志、潮、添、荣、光、辉、廷、秀、美、隆、盛、遇、先、春”。井山原派:“文、景、荣、人、金、胜、绍、 木、太、雍、学、高、邦、大、美、隆、盛、遇、先、春”。续修改正派语:“卓、武、宏、忠、俊、贤、良、佑、上、宾、善、能、崇、祖、绪、阅、代、益、 昌、兴、恢、声、源、自、远、后、启、象、全、新、蠨、范、开、元、运、咸、恒、垂、泽、清”。续修新增派语:“南、雅、其、祥、合、西、部、都、本、 度、呈、和、敦、观、左、有、富、有、庆、安、平”。


94、李氏万叶堂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天、正、启、贤、远、傅、宗、系、大、显、家、声、孝、思、维、德。……


95、善邑曲江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本、曰、守、承、先、世、逢、绍、廷、政、学、安、邦、国、书、田、基、业、振、家、声、景、运、文、明、光、祖、泽。……


96、云湖李氏前编字辈


……义、根、思、远、荣、秉、丹、良、应、开、永、世、枝、芳、助、茂,今定十六字:“瑞、集、星、垣、祥、徵、齐、宇、德、绍、前、徽、光、昭、祖、绪。……


97、李氏锦潇堂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子、民、享、盛、世、国、祚、自、长、春、祖、德、周、贤、士、宗、功、汉、彦、臣、贻、谋、宏、远、大、文、允、启、开、新”。……


98、源头李氏淳叙堂湖南宁乡鞠公口占原派字辈


……“崇、志、奉、正、宗、祖、方、应、兆、龙、荣、华、发、达、茂、永、远、曜、先、公”。一修原派字辈:“文、光、恢、世、绪、良、泽、启、廷、封、 长、振、家、声、大、祯、祥、国、祚、雍”,三修新派字辈:“忠、孝、功、名、显、诗、书、道、业、隆”,再修派次字辈:“宏、开、景、象、家、世、克、 昌、承、宜、祖、德、永、锡、贤、良”。……


99、湖南沅江李氏陇西堂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景、继、修、凤、玉、应、春、世、时、之、成、大、学、文、名、显、鸿、勋、泰、运、新、克、勤、功、益、懋、遵、道、治、常、隆、守、训、承、先、志、敦、行、尚、本、真、有、恒、斯、建、业、能、立、定、增、荣。……


100、李氏叙乐堂老派字辈


……森、堂、惟、思、永、珠、仕、忠、正、春、良、善、惟、思、永、兴、隆、福、寿、昌。英霍六大三支合议新增字辈:孝、友、传、家、学、诗、书、显、国、长。……


101、城福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珑、庭、文、成、甫、乡、仁、新、志、仁、山、本、宗、春、继、龙、中、日、之、可、登、大、任、世、际、明、良、原、善、其、修、催、德、斯、昌、敬、斯、昌、敬、心、恒、存、天、锡、福、光、荣、行、裕、嗣、万、年、永、长。……


102、南郭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居、均、元、景、丕、基、式、廓、文、献、日、存、英、明、朝、作、规、启、来、哲、道、裕、先、觉、美、继、西、 、盛、傅、东、洛、奕、叶、香、腾、新、枝、秀、擢、甘、雨、和、风、增、辉、花、萼”,湛公长房新旧排行字辈:“谷、琰、宣、闳、伯、居、均、元、景、 昌、思、时、嘉、显、廷、希、承、李、会、象、淑、廷、德、茂、储、荣、恩”,湛公二房新旧排行字辈:“谷、琰、宣、闳、伯、居、均、元、必、宽、本、 沅、理、春、家、恢、宏、学、时、逢、泰”。……


103、李氏近房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崇、成、如、永、延、长、维、世、洪、熙、光、文、肇、启、文、明、万、国、咸、宁、进、德、修、业、云、龙、风、虎、刚、健、中、 、得、主、有、常、承、天、时、行、含、章、可、贞、敬、义、立、并、方、大”。……


104、龙船港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德、以、仕、大、万、李、春、胜、赐、隆、先、光、开、联、荣、荫、人、文、蔚、起、升、朝、辅、政、世、泽、孔、长、家、风、愈、盛。……


105、上湘李氏龙门堂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志、必、仁、本、政、文、仲、湖、廷、钦、就、可、世、宗”,新派字辈:“树、德、景、先、正、存、心、学、大、贤、忠、良、维、国、祚、孝、友、作、家、傅、积、善、徵、余、庆、修、身、华、福、缘、昌、隆、符、泰、运、兴、发、定、科、联”。……


106、滕冲叠水河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自、立、根、肇、守、诚、振、本、性、生、天、其、钟、有、庆、端、显、永、炳、文。……


107、甘肃陇西李氏初定字辈


……经、纶、道、节、展、奇、才、辅、佐、天、家、登、相、台、宪、章、祖、训、扬、先、泽、洪、起、心、傅、天、方、来,重定字辈:经、纶、承、祖、 泽、光、裕、振、家、声、肇、建、洪、模、永、宗、支、裔、代、荣,通谱班次字辈: 、叙、傅、谟、典、洪、基、肇、吉、安、泰、和、家、政、协、鼎、甲、焕、新、班。……


108、甘肃陇西李氏字辈


……荣、祖、显、宗、大、德、永、福、左、昭、右、穆、至、道、崇、仁。……


109、开沙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太、干、福、寿、荣、禄、祥、智、英、宗、元、孚、恒、丰、俭、裕、孝、顺、谦、恭、纯、诚、恺、悌、宣、慈、惠、和、明、允、笃、敬、纯、厚、为、 良、德、振、兴、必、有、成,继派字辈:笃、敬、儒、行、名、贤、经、师、瑞、徵、家、庆、善、培、迈、基、人、文、蔚、起、功、纪、鼎、彝、长、承、 祖、佑、百、世、傅、之。……


110、中湘河头李氏行派字辈


……序、茂、廷、溪、峰、宇、文、元、大、邦、世、绍、光、宗、泽、家、声、裕、楚、湘、志、笃、贤、儒、道、心、怀、孔、孟、乡、俊、显、昭、潭、士、伦、常、正、益、昌。……


111、京江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福、泽、由、天、定、心、田、左、而、耕。……


112、井岗李氏排行字辈


……秀、公、九、族、亲、甲、策、冠、千、军、石、羊、发、基、址、均、志、李、连、陛、应、尚、仕、忠、臣、国、太、永、安、宁、荣、华、光、宗、祖、 富、贵、远、傅、名、道、德、辉、先、泽、诗、书、 、哲、昆、文、章、称、寿、世、学、业、建、经、纶。……


113、竹马馆东李氏排行字辈


……成、震、泰、可、忠、茂、礼、志、倚、谟、葵、普、光、曾、愿、启、信、怡、云、建、慈、昂、济、得、信、端、恭、良、王、拱、华、进、敬、尚、瑗、 文、胜、长、顺、记、余、贵、厚、共、盛、福、献、成、元、处、宗、秀、继、忠、皋、绪、绍、缵、维、纲、纾、绸、致。……


114、李氏衍庆堂偶公股前派字辈


……“万、荣、道、兴、恺、明、常、崇、德、前、春、应、贞、元、泰、雍、熙、乐、允、祥”,坚公股前派字辈:“才、文、寿、炒、广、永、玉、万、森、 崇、应、一、启、振、家、声、川、长、必、祥”,偶贤两支合汀后派字辈:“忠、义、开、鸿、绪、龙、族、著、烈、光、经、纶、昭、实、学、廉、敬、历、 官、方、根、本、培、深、厚、芝、兰、奕、世、香”。……


115、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永、远、纯、良、富、贵、吉、祥、发、源、道、学、诗、书、绪、长、谨、遵、先、训、佑、启、寿、康、声、名、显、达、绍、美、周、唐。”……


116、李氏丰鉴堂字辈派语


……皋、陶、伯、馨、思、成、理、徽、利、贞、吕、祖、彤、德、酋、孙、硕、宗、乾、耳、宗、同、兑、清、烙、洪、翼、族、敢、禹、承、先、长、宗、君、况、本、次、公、轨、隆、艾、雍、柔、弇、昶、暠、欢、重、耳、熙、天、锡、虎、昺、润、世、民、恪。……


117、龙河李氏绵达堂字派


……兴、元、铎、镜、钢、锦、铃、铖、文、东、荣、秦、兰、芳、茂、馨、鸣、搤、劳、有、能、用、荣、受、志、忠、轰、秉、元、汝、御、衡、茂。……


118、江西建昌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辂、德、宝、弼、岑、林、松、荣、义、乾、朝、集、千、端、可、夫、亭、文、本、处、如、吉、士、春、韶、淑、近、日、正、大、光、明、显、忠、厚、传、家、鸿、儒。……


119、李氏列李金脉派字辈


……荣、升、芳、建、定、万、代、承、宗、明、世、时、乾、坤、太 、子、文、应、必、兴。……


120、陇西郡李氏列李观脉派字辈


……绍、祖、隆、先、泽、道、德、传、家、良、学、士、登、魁、首、荣、会、万、载、香、光、宗、思、继、述、世、代、发、籍、长、久、远、绵、祖、德、永、赖、振、纲、常。……


121、湖南衡东县栗木乡泉新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光、宗、在、立、本、萃、植、待、春、来、万、甲、和、孙、懋、群、英、象、子、开。……


122、江苏省萧县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纲、常、治、世、纯、忠、厚、传、家、有、逸、方。……


123、湖北省宜昌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开、大、发、达、邦、家、之、光。……


124、


……在、盛、通、光、存、廷、文、正、明、德、永、照、世、化、荣、昌。……


125、


……增、偕、廷、王、广、家、传、国、学、宏。……


126、湖北省枣阳李集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兆、理、华、新、启、德、发、万、龙、长。……


127、湖北利川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文、鸿、天、地、泰、心、元、显、秀、昌、世、应、光、先、德、继、少、永、连、方。……


128、安徽合肥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孟、太、杰、子、德、玉、贤、廷、培、兴、家、传、继、广、昭、宪、庆、樊、祥。……


129、四川省仪陇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正、大、光、明、本、根、维、新。……


130、山东省章丘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继、毓、嘉、师、庆、传、世、思、延、福、运、兴、公、莫。……


131、河北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文、中、德、扬、毅、天、进(静)、世、朝、明、国、际、春、长、在、百、寓、佐、大、廷。……


132、河北唐山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文、忠、德、扬、义、天、进、世、朝、明、殿、学、体、可、全、百、福、从、容、佐、大、庭。……


133、安徽省太和县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司、光、宗、祖、丙、心、正、良、善、成、克、迪、万、世、永、康。……


134、


……正、德、由、来、远、忠、臣、作、儒、生……


135、


……云(树)、鹏、洪(光)、展(五)、桂(明)、兰、同、锦、沐、思、承、惠、普、化、达、权、循、规、秉、度、碧、合、珠、连、世、基、良、善、永、远、荣、全。……


136、湖北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逢、水、仕、金、廷、阳、一、可、必、自、居、世、成、善、国、其、家、祥、光、美。……


137、四川安岳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华、时、应、有、文、才、必、仲、仁、义、智、信、正、大、光、明、克承、先、绪。……


138、四川安县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大、福、智、忠、信、文、才、必、仲、国、德、应、有、庆、世、守、常、培、孝、顺、绵、基、绪、诗、书、启、俊、英、若、能、立、邦、本、定、可、振、家、声。……


139、江西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光、天、化、月、照、鸿、先、喜、泰、尧、才、发、光、隆、茂、林、应、登、文、朝、忠、厚、传、家、远、开、祥、重、得、尊……


140、浙江仙居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仁、义、礼、智、信、天、地、元、黄、宇、宙、兰、馨、竹、秀。……


141、李煜同族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大、祖、原、安、福、衡、湘、玉、树、连。……


142、重庆涪夌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万、文、登、联、国、弘、世、成、福、大、伦、常、家、齐、治、山、青、永、长、安。……


143、湖北当阳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世、时、正、宏、大、光、宗、承、荣、昌、永、远、传、家、德、贤、名、万、方。……


144、重庆梁平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汝、名、时、闻、可、仲、彦、仕、为、善、承、宗、大、光、万、世、金、堂、衍、圣、江、佑、开、先、诗、书、继、首、代、启、英、贤。……


145、陕西汉中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作、芳、树、阳、建。……


146、福建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正、自、大、学、继、洪、儒、道、法、传、时、中、国、乃、泰。……


147、


……俊、发、齐、莫、启、瑞、祥、经、纶、华、史、庆、贤、良、国、正、家、兴、栋、林、茂、盛、大、日、新、富、有、常。……


148、湖茫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再、如、承、先、祖、文、嗣、仕、永、昌、德、厚、能、继、美、声、名、必、远、扬。……


149、四川威远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派、衍、陇、西、代、象、贤、簪、缨、甲、第、庆、缠、绵、南、宫、归、获、超、今、古、兆、楚、人、文、极、万、千。……


150、湖北安陆李氏一支家谱字派


11 11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根脉和传承体系,并在其发展创新、升华凝练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文化认同、文化崇拜、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精神理念和民族品格,由此构成国家和民族的价值取向和人文情节。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曾经说过:“中国国民和国家关系的结构,先有家庭,再推到宗族,然后才是国家”;“由宗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具有的良好传统观念。”古往今来,无论是功业显赫的帝王将相,或是躬耕陇亩的草民百姓,无不植根于家庭文化的血缘体系,无一超然于宗族交融的社会网络。从某种意义上讲,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就是不同血缘姓氏的宗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繁衍生息、播迁交融、兴盛更替的总汇。以血缘、姓氏为脉络的族谱、家乘,正是具体而微地载录各姓氏宗族的渊源世系,盛衰荣辱,及其历史功业和文化特色的典籍文献,是人类文明进化的轨迹,家、国、社会的缩影,是解读历史,剖视社会,传承文明的根祖文脉。因而族谱、家乘被列为与正史、方志互为表里的三大史学支柱。真正的历史唯物主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往往从家族的起源和形成,探索社会的真谛,从宗教(部族)的发展演变,揭示历史的规律。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和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就是这种论著的光辉典范。

泱泱五千年的中华大国,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也早就了一大批青史流芳的精英家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他们不仅以其文治武功的宏伟业绩,演绎一幕幕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也奠定了其家族群体在华夏文明史上的社会地位。然而,“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无论是世居中原的华夏儿女,或是雄起边陲的兄弟民族,以及飘零异域的海外华裔,其追源溯流,寻根问祖,无不直接或间接地追溯到中华民族的人文共祖—炎黄二帝,无一不以炎黄子孙自居。

正是这种以炎黄二帝为人文共祖的精神理念和人文情结,以族谱、家乘载体的文化根脉,奠定了中华名族文明的统一性、连续性的国家基石,凝聚为“多元一体大中华”的民族格局。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发祥最早,蕴含量最大、普及面最广、凝聚力最强、生命力最旺的价值体系。这是任何文化体系、任何宗教信仰、任何学术流派都无可比拟、无可取代的原生文化和根祖文脉。也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源泉。

也正是基于这种精神理念和文化情结,“慎终追远,寻根问祖”,成为芸芸众生“食、色”之外的第三天性。尤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文化战线的拨乱反正和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盛世修谱,蔚然成风。谱牒文化成为广大民众自编、自述、自律、自慰,体现自身价值、跻身历史舞台的文化情结。一大批体例新颖、内涵丰富,具有时代色的新型谱牒相继问世。《中华李氏大宗谱·福建卷》,即是当今谱苑中极具代表性的奇葩新秀。

本谱主要有以下三大特色:

多有创见,体例新颖。《中华李氏大宗谱·福建卷》突破了欧、苏体例的编纂形式,采用了史、志、谱牒三位一体的创新理念。先是在布局结构上,以篇、章的新式编排,取代了以卷、册排序的传统格局,结构严谨,条理分明,既通俗易懂,又便于检阅查询,体现了平民化的时代特色;收录了古代、近代、现代各个阶层、各个类别的蔡氏精英,展现了蔡氏族人的英姿风采和文化特色,也为后人收集、整理了一大批珍贵的文献资料。

史料翔实,内含丰富。纵观中华蔡氏五千年文明进步、繁衍生息的历史轨迹,从上古传说到蔡氏源流,经历蔡国的风云变化,播迁四方至蔡氏入闽,主要载录了福建地区的各个宗支的情况,族规、家训、楹联、艺文诗词、传说典故、陵园宗祠、古迹故居等多方面收录整理,涵盖了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伦理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文化元素,同时也吸纳了人口学、遗传学、文献学、统计学等研究成果,广集百家,最终完成《中华氏大宗谱·福建卷》。

考辨精当,治学严谨。从治学角度上看,遵循求真务实的科学准则,立论公允。采用的族谱素材不仅涉猎、引用了大量的史、志文献,族谱、家乘,而且运用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社会调查三重证据法从事姓氏、谱牒研究的成功范例。

家之有谱,知本源于有考,明世次于有序,谱之所系可谓大矣。吾李氏自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唐高祖李渊第二十子李元祥,10岁时被封为“闽越江王”,分派入闽。宗族绵延不断,历有明征,世系相承不紊,代无舛遗,以其有谱在焉。今《中华氏大宗谱·福建卷》告成,欣然命笔,以示庆贺,遂为之序。

堂号

  陇西堂:以望立堂。


  赵郡堂:以望立堂。


  中山堂:以望立堂。


  龙门堂:以望立堂。


  平棘堂:资料有待补充。


  如在堂:资料有待补充。


  登龙堂:资料有待补充。


  培元堂:资料有待补充。


  睦族堂:资料有待补充。


  ⒗痔茫鹤柿嫌写补充。


  正元堂:资料有待补充。


  兼善堂:资料有待补充。


  鸿嗣堂:资料有待补充。


  锦潇堂:资料有待补充。


  万叶堂:资料有待补充。


  敦叙堂:资料有待补充。


  廷古堂:资料有待补充。


  德光祠:资料有待补充。


  四教堂:资料有待补充。


  德昌祠:资料有待补充。


  丛桂堂:资料有待补充。


  善庆堂:资料有待补充。


  祭文堂:资料有待补充。


  笃庆祠:资料有待补充。


  锦书堂:资料有待补充。


  利贞堂:资料有待补充。


  洪雅祠:资料有待补充。


  敬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养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椿荫堂:资料有待补充。


  师礼堂:资料有待补充。


  启后堂:资料有待补充。


  燕诒堂:资料有待补充。


  晋文堂:资料有待补充。


  仁本堂:资料有待补充。


  文运堂:资料有待补充。


  存仁堂:资料有待补充。


  雅雨堂:资料有待补充。


  崇本堂:资料有待补充。


  西平堂:资料有待补充。


  锦绣堂:资料有待补充。


  惠泽堂:资料有待补充。


  思孝堂:资料有待补充。


  甲秀堂:资料有待补充。


  育莲堂:资料有待补充。


  笃亲堂:资料有待补充。


  世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忠武堂:资料有待补充。


  绵远堂:资料有待补充。


  敦睦堂:资料有待补充。


  登六斋:资料有待补充。


  追远堂:资料有待补充。


  芳庆堂:资料有待补充。


  承惠堂:资料有待补充。


  绳武堂:资料有待补充。


  鸣凤堂:资料有待补充。


  介石堂:资料有待补充。


  敦叙堂:资料有待补充。


  函道堂:资料有待补充。


  崇俭堂:资料有待补充。


  思敬堂:资料有待补充。


  衍庆堂:资料有待补充。


  源远堂:资料有待补充。


  垂裕堂:资料有待补充。


  萼辉堂:资料有待补充。


  介祉堂:资料有待补充。


  本立堂:资料有待补充。


  古春堂:资料有待补充。


更多新闻

 江西李氏五大支系

惠州尹氏和全州李氏,他们两个祖籍和现在的国籍相反

【李氏家谱源流】陇西李氏源流?祖籍地证说

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李烈钧

【李氏家谱源流】陕西河南李氏家族300年的牵手

下载族谱APP


  李※※

二〇一七年三月

      11
0.2153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