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外夷,出自隋、唐时期“昭武九姓”之史国,属于以国名汉化为氏。唐朝时期,有一西域康国支系(今祁连昭武城)史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为“昭武九姓”诸小国之一。
史国在唐朝时期遭受大食国人(古阿拉伯帝国)的逼迫,有不少族人迁居中原以寻求唐王朝的保护,唐王朝当时将其安置于水草肥美的蒲昌海之地(今新疆罗布泊),其族人中有按汉俗以故国名汉化为姓氏者,称史氏,时代相传至今。
源于突厥族,出自唐朝时期突厥族阿史那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北魏末期,突厥民族的阿史那部族还比较弱小,在隋王朝统一中国的战争中,有部分族人依附于太原王李渊。后突厥民族阿史那部族逐渐强大起来,这部分族人回归阿史那部的颉利可汗,与唐王朝对抗。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李世民令大将军李靖与阿史那部战于定襄(今山西定襄),彻底击破突厥阿史那部,并千里追踪俘颉利可汗,“戮阿史那部,兵刃尽卷。”阿史那部十余万人被卷裹内迁,安置于唐王朝指定的五各州府。
其时,阿史那部族人中即有改汉姓为史氏者。如后来唐朝 发动 安史之乱的著名的营州宁夷州刺史 史思明,原本就是宁夷州突厥族阿史那部后裔。
源于官位,出自辽国时期官吏史馆学士,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在辽国时期,设置有史馆学士这一官职,于辽景宗耶律·贤在保宁八年(公元976年)所设,归属于南面朝官国史院,地位在兼修国史之下,主要职责是编纂契丹民族的国史,即内史,多为耶律氏族人中有学识之人担当。
在史馆学士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汉化为姓氏者,称史氏。
源于蒙古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实哷氏,亦称什勒氏,世居乌叶尔拜柴(今黑龙江左岸俄罗斯境内)。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ire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史氏。
⑵.蒙古族苏穆察氏,世居鄂尔多斯(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Sumuca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史氏。
源于满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石佳氏,亦称实嘉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赤盏部,满语为Sigiya Hala,世居叶赫乌苏河(今吉林梨树),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史氏、石氏。
⑵.满族石富察氏,满语为Sifuca Hala,世居倭济(今黑龙江宁安),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史氏、石氏。
⑶.满族石穆鲁氏,亦称石莫勒氏,满语为Simulu Hala,世居浑春(今吉林珲春),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史氏、石氏、穆氏、鲁氏、萧氏等。
⑷.满族松吉氏,满语为Sunggi Hala,世居汪秦(今吉林汪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史氏。
⑸.满族松颜氏,满语为Sungyan Hala,世居尼亚满(今辽宁新宾尼亚满山),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史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