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尔得道4

  春秋时期,诸侯国遍地,也是多事之秋,周王朝在风雨中飘摇。时值国家图书馆在战乱中散失殆尽,老子失业。丢了工作的老子已是知天命年的年龄,眼见王室败落,心灰意冷,随起了隐居山林的念头。于是,在一个黄道吉日打点行装上路,骑了青牛一路向西奔秦国而去,他要在那里寻找仙山,修道成仙。

  不一日,老子来到函谷关,但见关内肃穆庄严,道路两侧整洁一新,香烟缥缈,知有异人在此,忙牵了青牛慢慢步行,细心查看。原来,函谷关头领是一个叫尹喜的大人,也是自幼饱读诗书,满腹经纶,那一日,尹喜在院中观天象,见有紫气东来,知是有异人要经此路过,忙吩咐守城军士打扫道路四十里,沐浴焚香礼拜,静候异人出现便及时禀报。

  二人见面相互倾诉爱慕之情,相谈甚为投机,尹喜知老子去心已决,挽留不住,唯恐今后不得再聆听教诲,恳请老子著述学问,以备随时学习。老子欣然允诺,著述五千言,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论述上天宇宙之奥妙,道可道,非常道,众妙之门;下篇为《德经》,宣讲人伦礼仪,上德不德,是以无德,把个乾坤世界解析得玄而又玄,二篇合一是为《道德经》。

  《道德经》写完,老子骑了青牛继续西行,不知所踪,据说得道成仙,做了天上的太上老君,成了道教始祖。《道德经》奠定了老子的哲学地位,因此也被尊为圣人。

  大唐将李耳再次推高。

  老子李耳是李利贞第十一代世孙,春秋战国以后,李姓始从鹿邑衍射四方。

  

0.1107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