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而又玄”,出自《老子》,《老子》也称《道德经》。老子是人名,春秋时期人士,姓李,名耳,字聃,后来得道成仙,就是守着炼丹炉练长生不老药的太上老君。
老子大约出生在公元前570年。楚国苦县西十里一个叫曲仁里的村子,自幼饱读诗书,精通天文、兵法、会武功,懂得养生,熟悉历史,读书之多在春秋那个时候,当首屈一指。成人后被东周政府聘为国家图书馆馆长,名噪一时。鲁迅说不读老子的《道德经》,不懂人生真谛,胡适讲“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尼采评价老子“一本老子书,象一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老子的名气吸引着比他小二十多岁的孔子,孔子那时也已功成名就,在鲁国很受国君器重,手下培养了无数贤徒弟子。一日,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他要去拜见老子请教,问他是否愿意一同前往,弟子虽大惑不解,但心知老师必有老师的道理,便欣然同意一同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