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轶事(野史)

  
李世民的个性,时而像凛冽的冰霜,让人透骨生寒;有时又像习习春风,让人感到亲切温暖。他发动玄武门兵变,杀死自己的两个兄弟,并逼父亲退位,这种行为,像洪水猛兽一样,让天下人心寒。但他平日与人相处,却又十分宽厚温和。他早年在军中,曾迫降尉迟敬德等人,一些降将背叛后,众将怀疑尉迟敬德也会叛变,就把他囚禁在军中,并建议李世民杀掉他,以杜后患。李世民没有采纳众将的意见,下令立即释放尉迟敬德。又命人把尉迟敬德领到卧室内,赐给金银珠宝,对他说:大丈夫最关键是相互信任和讲义气。对别人的怀疑不要介意,我终究不会听信谗言而残害忠良,请你放心。如果你一定要离我远去,就把我赐给你的这些珠宝当作你的资费,以表达我对你的深厚情谊。尉迟敬德非常感动,当即下跪,表示愿意跟随李世民永不变心。最后成了李世民忠心耿耿的心腹猛将。

有一年,刘武周勾结突厥南侵,唐朝军队损兵折将。唐高祖李渊大为震惊,亲笔书写命令给前线的次子李世民曰:“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可弃河东,谨守关西。”李世民上奏道:“太原是称霸王业的基础,是国家的根本。河东富足,对国家来说,丢掉河东就失去京城物资的供应地,我愿意带领三万人马前去征战。经过殊死博斗,终于打败刘武周,保住唐军的后方基地。

贞观二年,唐太宗问黄门侍郎王珪说:“近代君臣治理国家,大多比不上古代,为什么?”王珪:“古代帝王治理国家,都崇尚无为而治,想百姓之所想。近代帝王只是损害百姓以满足自己的欲望,任用的大臣,又不是通晓经学的人。汉朝的宰相,没有不精通一门经学的,朝廷如遇有疑难之事,都能引经据典并结合实际来解决。因此人们都懂得礼仪道德,国家达到太平盛世。近代重视武艺而轻视道德学问,再加上单纯依靠法律,儒家尊崇的行为准则受到损害,敦厚朴实的社会风气也遭到了破坏。”太宗非常赞同他的说法。此后,对那些学问好、懂得政务、德才优良的官员,不断地提拨使用。

0.13788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