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姓最初发源于今河北唐县,而始姓刘氏却在今陕西省境内。刘氏传至战国时,有人在魏国任大夫,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有子刘清,辗转迁移到今江苏丰、沛之地。刘清生刘仁,号丰公,刘仁生刘煓,字执嘉。煓生四子:伯、仲、邦、交。第三子刘邦,即汉高祖。建西汉后,分封同姓于各地,其后支派繁衍,于是形成了全国一大姓氏。两汉时期,刘姓的迁徙主要是由祖籍丰沛地区经长安和洛阳两个首都向全国各地辐射,中原的刘姓为避“董卓之乱”而不断向四方迁徙,向东南投奔孙吴和向西南进入四川投靠蜀汉。魏晋南北朝之时,刘氏大举南迁,在这同时有许多少数民族刘氏加入到汉族刘姓之中。永嘉之乱后,晋室南渡,北方各族人民纷纷南迁,彭城刘氏宗族成员也大批南迁至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形成东晋南朝时期著名的京口刘氏。魏晋到隋唐五代,刘姓的迁徙主要是由北向南流动:一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刘姓由华北、西北、大漠、关外地区向中原地区迁徙。这些内迁的少数民族刘氏长期在中原定居,最后完全汉化。另一方面,因为中原地区长期战争而动荡不安,为了躲避战争的灾难,原来居住在中原、华东、江北地区的汉室后裔刘姓,纷纷向东南的江浙、江南等相对安定的地区迁徙。其中,主要是原居丰沛一带的楚元王后裔彭城刘氏、原居河北的中山刘氏和原居山西的洪洞刘氏向东南江浙闽一带迁移。隋唐时期,刘姓支脉遍布大江南北。宋代以后,刘姓就已遍布全国各地,从明末开始,闽、粤刘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明清时期刘姓一方面继续保持晋唐以来就开始的由华北向东南的迁徙大势,同时又在“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中向西南地区迁徙,并由中国东南沿海开始大规模向南洋地区拓展,从而形成了刘姓的第一次移民海外高潮。最新统计表明,刘姓总人口排全国第四位,祁姓(刘姓)人口在中国北方的北京市排在第4位,在辽宁、陕西二省也均排在第4位;而在华东的上海则排在第6位,在广东省排在8位,在福建省排在第9位,在台湾省排在第9位;在四川省排在第4位。如果从人丁繁衍、人口数量来说,现代刘姓是北方强于南方的话,那么从宗族的兴旺发达、繁荣显赫来说,则明显地是南方(刘姓)胜过北方(刘姓)。在南方刘姓中,又明显以湖南、四川、湖北、江苏等省的刘姓最为兴盛,如湖南的刘少奇家族,四川的刘湘家族、刘伯承家族,湖北的刘华清家族,江苏的刘海粟家族、刘淇家族,福建的刘步蟾家族。刘姓中,除少数成员明确属于少数民族在汉化过程中改姓为汉字姓刘氏之外,绝大部分都自称源于汉代皇族,是由2000年前那支曾创造过两汉文明的古老丰沛(刘氏)一脉发派繁衍而成,都是汉之子孙、刘邦及其兄弟的后裔。山东潍坊后门刘氏楹联:“皇恩有秩光先世,祖德无疆裕后昆”。----[清]光绪状元曹鸿勋甲子题山东潍县后门刘氏族谱联。【山东老潍县后门刘氏16世孙刘宝山资料整合。】
〖刘姓宗祠门楣题辞〗禄阁流光 彭城世德 “禄阁流光”是出自刘向的故事。刘向,西汉人,字子政,初为谏议大夫,宣帝招名儒俊材。元帝时为中垒校尉,博学通经。据无名氏《三辅黄图?阁》载:“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植青黎杖,叩阁而进见。向喑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燃,因以见向”,“与说开辟前事,出天文地理书授之。问名,曰:太乙之精,闻卯金之子好学,下观焉。”刘向著述有《洪范五行传》、《列女传》、《列仙传》、《新序》、《说苑》等。
“彭城世德”出自汉高祖刘邦的事典。
〖刘姓宗祠四言通用联〗姓启刘国;望出彭城。彭城世泽 汉室家声
上联典指刘姓的望族居彭城,在今江苏徐州市,汉高祖刘邦的老家。下联“汉室”,典指西汉、东汉两朝,都是刘家王朝的天下。
术通象纬;药采天台。
术通乾象,喜入天台。
雕龙名著;殿虎英风。
唐朝正字;汉室传经。
上联典指唐·刘晏,引《三字经》:“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下联典指汉·刘向受帝命于天禄阁校正《五经》同异,其子刘歆继承父业,整理六艺群书,成《七略》。
阮嵇作友;丰沛发祥。上联典指晋·刘伶与阮籍、嵇康为友。下联典指沛人刘邦建立汉朝。
业承西汉;派衍南塘。此联为湖南省宁乡县南塘镇刘氏宗祠联。此宗祠联比较简短,全联典指南塘的刘氏,是西汉皇族的后裔。
彭城世泽;松柏家声。——秀月(笔名)撰香港特别行政区松柏塱刘氏宗祠联
彭城世泽;铁汉家声。
彭城世德;禄阁家声。
汉高故里;古宋遗风。
藜阁家声远;彭城世泽长。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刘锡禹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一门五都督;三科两状元。——佚名撰江苏省姜堰市旧城祁姓,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帝尧初封于陶地,又封于唐地,故又称陶唐氏。其号曰[尧],史称为唐尧。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保定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此为祁姓刘氏。尧陶衰后有刘累,刘累过后有杜伯,杜伯之后有士会。
根据新华网介绍,据统计,中国历史上刘姓称帝、称王者达92人。可以说,从西汉开国到现在2000多年,前半段时间里,刘姓人的主要工作就是当皇帝,是名副其实的“帝王专业户”[1]
姬姓,为周太王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东周时重封王室成员刘康公为刘国国君。此为姬姓刘氏。周朝灭亡后,姬姓刘氏退出历史舞台。刘姓的起源演变:1:最早源于源于祁姓,2:源于姬姓的刘氏起源于春秋时期,3:外族改姓。 2018年公安部统计刘姓人口有7210万人位列于百家姓第四,排在王 、李、 张 续谱赋
冰雪盟心,认祖归宗
追根朔源,理顺族系
完善族谱,传存后世
爱族爱国,流芳万代
祭祖赋
始祖凤翔,山西望族,
洪洞故居,祖籍不明,
永乐年间,明朝移民,
迁来邯郸,贾村下户,
五世刘玉,字号荆石,
性好田猎,行围与此,
掏穴而居,呼曰刘窑,
孝悌勤俭,诗礼书香,
六百余载,地久天长,
世代繁衍,散居四方,
祖先功德,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指出,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关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的历史图籍。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有重要意义。
大凡一个爱国者,首先就是一个热爱自己先祖、热爱自己家乡的人。因为无祖即无国、无国何以谈得上家?祖、家、国三者为一体。
爱国必先爱祖、爱祖必先爱家,爱家必先了解自己家史。要关心自己祖先的渊源、人口、迁徙、分布、名人传略、故事传说、先贤史迹、祖陵修复等等。
我是谁?我来自何方?我去向何处?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千古诘问。姓氏源流可以在一定层面回答这个深奥的问题,因为姓氏不仅是一门深奥学问,更代表了血缘关系看得见的传承。
你源自何处?你根系何方?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人人皆称华夏儿女、炎黄子孙,但细细追问,先祖来自何方?能说得清来龙去脉的甚少。国家民族之士团结,皆以家齐民睦为根基,家齐而族睦、族睦而民兴、民兴则国隆,此系国家民族相互维系之常理也。
家谱是根的象征,家谱蕴藏着一种凝聚,家谱维系的不仅是一个家族,更是一个民族。
续写家谱,虽然辛苦,但我们感到很欣慰。因为修谱上可告慰先人,下可鞭策后世子孙。
吾辈难忘,
发扬光大,传承千秋。之后刘氏宗祠联
天禄家声远;彭城世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