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贡献

第一讲:得姓始祖 炎 帝 炎帝神农氏是我们中华民族始祖,也是我们姜姓直系得姓始祖,更是具有可考的698个姓氏的始祖。他和黄帝轩辕氏一道,开创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所以世代以来,我们中华儿女都以炎黄子孙自称。 炎帝神农氏为我们民族做出了开拓性、奠基性的贡献,史料记载,他有八大功绩:创造耒耜,发现农业生产;遍尝百草,发明中医中药;开辟市场,活跃社会经济;组麻为布,开始制作衣裳;发明弓箭,改进狩猎工具;发展制陶,改善生活器具;建造房屋,改善居住条件;制作琴弦,丰富文化生活。 由于有了炎帝的开拓性贡献,才有了我们民族的生息繁衍,由于有了炎帝的奠基性的贡献,才有了我们社会的发展繁荣。由于有了炎帝的伟大贡献,才有了灿烂的中华农耕文明。在鏖战洪荒、创造文明进程中,炎帝就给我们“四种精神”。这就是自强不息的艰苦创业精神,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厚德载物的民族团结精神,为民造福的崇高奉献精神。这就是伟大的炎帝精神。它是中华民族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精神的源泉。


第二讲:圣祖姜太公 姜子牙(约前1128—约前1015年),炎帝五十四世孙,姜姓,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商朝末年人。由其先祖为炎帝15世孙四岳之首姜吕伯夷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从其封姓故以吕为氏。姜子牙后辅佐了西周王,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纣兵大败,纣王登台自焚而死,从此商亡周立。 姜子牙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周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创始人,也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史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第三讲:神农氏通代诸炎帝世系名号 第一世:帝轨—石年—神农氏。 第二世:帝临魁—临魁—炎帝。 第三世:帝承—承—炎帝。 第四世:帝明—明—炎帝。 第五世:帝宜—直—炎帝。 第六世:弟来—名克、厘—炎帝。 第七世:地裹—里、居—炎帝。 第八世:节茎—名并。 第九世:帝克—克—炎帝。 第十世:帝榆罔—参卢—炎帝。 资料显示少典是国号,非人名。黄帝也是少典氏后代子孙,炎帝是先于黄帝很早出现的,黄帝轩辕氏为炎帝榆罔同时代人。黄帝轩辕氏被诸侯尊为天子后,榆罔帝被降封于洛,神农氏至此衰亡。 炎帝十五世孙四岳之首姜吕伯夷,佐禹平水有功,虞、夏之际被封于吕,建立吕国,恢复祖姓姜,以接续炎帝的香火其姜姓后裔一些分支,分别建立申、许、齐等诸侯国。其中申国原居今陕西山西间,许国建于西周初,开国君主是伯夷裔孙姜文叔,在今河南许昌东;齐国建于西周初,始祖是伯夷后裔吕国的吕尚,即姜尚、姜子牙,建都于今山东淄博临淄北。


第四讲:姜姓分迁全国 居住在山东、河南省境内姜姓,在西汉以前已发现成为关东(今河南省灵宝县地区)大族,至西汉初,为充实关中人口,姜姓以关东大族迁徙至关中,此后世居天水(今属甘肃省),族人便于“天水”为郡号。东汉有隐士姜肱,广戚(今江苏省沛县东南广戚乡)人,是书称(世界名族),东汉还有姜诗,广汉(今四川省射洪县南)人,其后发展成为姜姓较为著盛的一支。 这说明姜姓在汉代已有徙居今江苏、四川者。但是,直到唐代,天水仍是姜姓的发展繁衍中心。 唐代,出于了九真(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姜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记载:次支姜姓系天水姜姓的分支,出自唐舒州刺史姜神翌,唐德宗时宰相姜公辅即是姜神翊之孙,后被贬为泉州刺史,当是姜姓人福建最早者。唐、宋时期,姜姓还分布于今河北、河南、浙江、江西、安徽、山东的一些地方及广东琼山。 明、清时期,今山西、陕西、湖南、贵州、湖北等省也都有姜姓聚居点。据姜姓族谱载:明朝洪武年间,姜世良在福建龙溪县红豆村发迹,后子孙繁衍,又有分支徙居广东陆丰县盐墩村。姜世良11世孙姜朝凤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移居台湾,此后,闵、粤姜姓陆续有人迁至台湾,有的又远播海外。 这就是姜姓族人分迁全国及海外居住生活的大概脉络。
第五讲:周姓始祖后稷之母姜嫄 周期,还有一位姜姓女姓值得一起。他就是后稷的母亲姜螈。他是五帝之一帝喾的妻子,生性爱好农稼,常到田间劳作或察看。一次在田野里见到熊留下巨大足迹(一说是巨人足迹),便踏了上去。回家觉得像是怀了身孕,后来果然生下一个男孩。开始她觉得这个男孩似乎不吉利,几次把他抛弃。可是,扔到田野里野兽不仅不吃他,反而保护他,使他未因冻饿而死。 姜嫄又把他抱回家抚养,起名叫“弃”。这个孩子就是后来周族的始祖后稷。后稷长大之后,很有其远外祖炎帝神农氏的遗风,他一生致力发展农业,他自己带头开垦荒地,种庄稼、种麻、种树等;他热心的把种植技术传授给四方百姓,为我国人民从游牧走向农耕起了重要责任。 可以说,炎帝发明开创了农业,后稷发展提高了农业。因此,百姓都敬奉后稷为农神。位于陕西省武功县的“教稼台”,相传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先祖而建的。后稷创立了周国,此后周国出了文王、武王、周公旦等一批杰出的人物,在姜尚的帮助下,灭商而得天下。应该承认,姜嫄这个太老祖母是功不可没的。


第六讲:姓与名 我国的姓氏起源很早,至今约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上古时期,“男子称氏,夫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姓所以别婚姻”。姓和氏是两个概念。姓作为一个族的族号,起源于母系社会;氏是同族子孙的分支,起源于男系社会。很早的时候,平民无姓无氏;贵族男子,有姓有氏;贵族女子有姓,没有氏。为啥贵族女子有姓呢? 因为同姓的是有血缘的,而同氏的都是亲戚。 随着社会的发展,氏族的繁衍姓氏的概念不断的发生变化,战国以后,大家开始以氏为姓,逐渐的就姓氏不分了。汉魏以后,姓氏合一,平民百姓也开始了普通用姓,这才有了姓名之说——原来氏相同,用姓分,现在姓都有了,怎么办呢?用名来分,所以叫姓名。 封建社会中后期,姓氏的概念又发生了变化,如女婚前从父姓,婚后从夫姓。有些妇女没有名字,就把她丈夫的姓放在前面,称某某氏,如该妇女的丈夫姓张,就称她为张氏。 随着时代走向现代文明,女子随父姓或随母姓都是法律允许的。这就是姓名与姓氏的区分。

0.1238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