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始于太祖朱元璋,终于思宗朱由检,共十六帝。
太祖朱元璋
(1328-1398)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安徽凤阳人,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惠帝朱允炆
(1377—1402)年号“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惠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次子。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
成祖朱棣
(1360—1424)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成祖朱棣,朱元璋第四子,1402年推翻侄子明惠帝自立,1421年迁都北京,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仁宗朱高炽
(1378—1425)年号“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仁宗,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在位1年,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宣宗朱瞻基
(1398—1435)年号“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英宗朱祁镇
(1427—1464)年号“正统”“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在位23年英宗,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南侵,王振挟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1450年,被放回。1457年复辟。死于1464年,时年38岁。
景帝朱祁钰
(1428—1457)年号“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剌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剌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1475年,景帝病危时,英宗才又被拥为帝。景帝死于1457年,时年30岁。
宪宗朱见深
历史上的薛仁贵之妻姓柳,见于史传和地方史志,但未记名字。柳姓也是河东著名大族,以薛仁贵的出身,与河东柳姓是门当户对的士族联姻。当薛仁贵想在家改葬祖先时,是柳氏劝夫速速投军,“君盍图功名以自显富贵还乡,葬未晚。”在这位颇有见识的妻子劝告下,薛仁贵应征参军并立下了赫赫战功。 /薛仁贵长子薛讷亦是唐朝大将,也是《说唐演义》人物薛丁山的原型。另有四子:薛慎惑,官至司礼主簿、薛楚卿、薛楚珍和薛楚玉。/薛讷字慎言,唐玄宗时大破突厥,复封平阳郡公(薛仁贵封平阳郡公),谥号昭定,年七十二卒。《新唐书》说他:“性沉勇寡言,其用兵,临大敌益壮。” /薛楚玉字瑶,唐玄宗开元中为范阳节度使,以不称职而被削官。《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薛楚玉,官至左羽林将军,封汾阴县伯。/薛楚玉之子,名薛嵩,膂力过人,不治生产,少年时误入歧途跟随安史叛军,后归唐,为昭义军节度使,封高平郡王,后改封平阳郡王。生平喜好蹴鞠,大历七年卒,赠太保。/薛嵩之弟薛昽(《旧唐书》作薛崿),大历七年继承兄长薛嵩节度使位,但在大历十年,被部将裴志清所逐,将兵马归田承嗣,逃到洺州。后入朝请罪,唐朝廷免其罪,将其地一分为三,以薛嵩族子薛择为相州刺史,薛雄(薛慎惑之孙,薛光之子)为卫州刺史,薛坚(薛讷之孙,薛直之子)为洺州刺史。田承嗣引诱薛雄造反,薛雄不从,被田承嗣派去的刺客杀害了。/薛嵩之子薛平,字坦途。以司徒致仕,封魏国公,年八十卒,赠太傅。/薛平之子薛从,字顺之。官终左领军卫上将军,赠工部尚书,与父亲同为一时之名臣。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