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忠厚。周以忠厚开国,民以忠厚开家。但忠厚之名人知之,忠厚之实人莫知之。俗以无才无能者为忠厚,而不知此愚也,非忠厚也。发己自尽为忠,待人不薄为忠,不逞才能,不矜刻薄方为忠厚,吾愿后人存之。
二先输纳。供赋输纳民分宜然,必以恐后为怀。毋效抗骗,自罗法纲,后悔噬脐莫及,后裔思之慎之。
三敦孝悌。孝以事亲,弟以事长,此别禽兽之根抵,保性命之枢纽也。尽孝尽弟则为大人,不孝不弟则为顽民。抵触父母,顺妻逆亲者,责逐境外,惩一惊百,勿致伤风败化。狎侮尊长者,祠堂责罚。
四正人伦。尊卑宜分,男女宜别。卑不抗尊,尊不凌卑,和睦敦而礼让成俗。男不言内,女不言外,以致道路别而淫乱无,自而生此明人伦,端风化之道也。犯者逐之。
五禁转婚。夫妇乃人伦之始,闺门实风化之原。礼需六礼之周,好合二姓之好,告庙以正其名,不可苟也。授受以别其嫌,明以礼也。兄死弟转昔日之嫂,嫂何存侄作子呼,曩时之叔则叔安在?名不正则言不顺,于律断离,勿伤风化。
六谨继嗣。抚子承祧,古亦有之,宗支冒乱,律所禁也。亲支无可抚,则择其疏者,则宜班次不紊。抚他姓不冒乱宗支,更且复遗后患,切严禁之。
七育人才。贤才不择地而生,顾其养何如耳。语云:养儿不读子孙愚。中养不中,则不中者自中;才养不才,则不才者自才。目见教子者,半日农工,半日书教;不专业读书者,终日群居,终年荒芜,虚度流年。父兄计年而责其愚昧,予第忿心而废其学业。欲人才辈出也,不綦难哉。教子者贵专,读书者贵勤。
八恤孤幼。支分虽疏,始原一体,如身体之分四肢,手足有伤,全体不宁。有老而无倚、幼而无依者,皆祖宗之肢体,宜加抚恤。不可令其失所,以伤祖宗在天之灵。老者固宜安之,以终余年;少者亦宜怀之,以俟成立,此亦行仁之一事也。恐亲者贫,无以自给,何能济人?疏者富,可以利物,何妨周急?切莫淡漠相视,如秦越之人视肥瘠。
九慎勤俭。王政严禁游惰,帝王不尚奢华。勤以开财之源,俭以节财之流,如懒惰成性,不务农业与奢侈过甚,尽财赌博者,祠堂责罚。以杜浪荡之风,以弭盗贼之源,禁之必严。
十诫游庵。幼僧每多淫乱,有德者少;妇人每多水性,贞节者稀。妇女妆饰入庵,诲淫之道大伤风化。纵妇女入庵,罚丈夫。闺门不慎,僧不守规,发出境外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