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四方区的来历
青岛滕姓和我族统属一家,四方文史资料三辑记载,在民国丙酉(1926年)由十三祖滕文江筹资石印滕氏家谱中由私塾先生张宗伟(字士奇)作序称:“余闻滕氏者世家也,绣叔受封于滕盖氏自始,但世代变迁,岁月久远散处流寓不可胜计,故吾邑滕氏不知迁自何年,亦不知迁自何处。”四方村中胡同名称也只有,滕、王、徐三姓(如滕家巷、东王家巷、西王家巷、徐家巷),唯独缺少了刘姓。若说村名是以四大姓氏而定,缺少理论根据。但也有人说,是以四间草房子起的村名,更不成立。还有一说,是因四房村海边有方型盐田而起的名,这更不合常识。
据笔者所知,上四方村和下四方村的合称才是“四方”,在“四方”滕姓氏族也是唯独被分为《上四方滕家》和《下四方滕家》的土著族家族。又有史料记载,上四方村滕姓家族独居到1904年,才有青岛会前村迁来于姓第一家外来户人家。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上、下“四方”滕家到了过年、过节就要到上“四方”尚德街以北、尚志街以西的后街同一家庙里烧香祭祖。而其他它姓氏家族却没有这种情况。由此可见,“四方”的村名与滕姓家族不无关系。
姓滕本家来到青岛后就给两个儿子分家,并在东西边各盖了相同的一处草房子,房子的设计是北屋一幢、南屋一幢、东、西厢房各一幢。四方的一个大院子,这种房子主人一般都住在北屋,南屋和西厢屋往往都是免费给认识或不认识的客人居住,东厢屋则是个驴、磨屋。房子盖的屈手一指令人羡慕。东边的房子分给老大滕进明,西边给了老小滕进魁,兄弟两人各自定居后又繁衍了自己的后代,由于兄弟俩岁数相差很大,传下几代子孙以后,同一年龄的人下“四方”的就比上“四方”的人要大一、两辈。
哥哥住的那边滕氏家族叫做《上四房滕家》,而弟弟住的那边滕氏家族叫《下四房滕家》,并被人们把这两边起名上、下四“房”村。(1917年日本同文馆编篆了一部《支那省别全志》,在第四卷‘山东省’中,记载‘四方’村名的‘方’字即为‘房’)后来逐又被叫成了上、下四“方”村。而直到解放以后四方区的名字,也一直是延用了原四方村名而定。所以说四方区名应与滕氏家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