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胜故居

1.jpg

罗荣桓故居

简介

罗荣桓故居位于中南重镇、历史文化名城——衡阳市衡东县荣桓镇南湾村,历史文化名城——衡阳市衡东县荣桓镇南湾村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距衡阳市区38公里,毗邻省道S315和衡炎高速公路,为南岳衡山--洣水--炎帝陵--井冈山黄金旅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光绪28年(1902)11月26日罗荣桓诞生在南湾旗杆屋场新大屋,3岁时全家搬到南湾街上,12岁那年迁入异公享祠。 民国10年(1921),他在家乡办起农民夜校,15年(1926)又在家乡从事农民运动,组织“衡山梦字九区农民协会”。1927年春离开这里,参加鄂南暴动,继而参加秋收起义,此后一直在军队中从事政治领导工作。1983年,故居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全面维修后对外开放。

罗荣桓元帅故居又名异公享祠,位于南湾村南头,建于民国3年(1914),是罗荣桓元帅的父亲罗国理为纪念第12代先祖异山公倡建的族祠,三进四厢,房屋20间,建筑面积530多平方米。为介绍罗荣桓光辉的一生,故居内设有陈列室,展出珍贵文献、照片和实物150余件。由胡耀邦总书记亲笔题写的“罗荣桓故居”熠熠生辉。

衡阳市旅游局高起点编制了《罗荣桓故里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确立了以罗荣桓故居为中心,以红色旅游为龙头,以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走“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相结合的发展路子,把“红色旅游”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于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之中。2006年-2010年,故居共接待省内外组团2000多个,共计参观人数400多万人次。罗荣桓故居纪念馆先后荣获“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第四届中国红色旅游市场游客满意十佳景区”等殊荣,景区于2007年跨入国家3A级旅游景区行列。2011年10月,罗荣桓故居纪念馆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罗荣桓元帅(1902-1963年)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领导人。其故居位于衡东县荣桓镇南湾村,距衡阳市21公里,系罗荣桓的父亲罗国理为纪念十二代先祖异三公而倡建的族祠,故原称异公享祠。1914年,罗荣桓随父母迁居异公享祠,在这里度过了少年时代;后因回乡开办农民夜校、组织农民协会,居此。

故居占地面积700余平方米,其主体建筑面积406平方米,坐西朝东,砖木结构,单层两进五开间;硬山顶,小青瓦,翘脊飞檐,施封火山墙。第一进为门厅,前出廊,门厅两旁有耳房,原为“永隆杂货铺”和“永隆药铺”;第二进为正厅,置神台,台前为罗荣桓元帅半身塑像,厅堂两旁为侧屋;两进间为过厅,施八角藻井,井壁彩绘八仙,过厅与门厅间设八角门,过厅两侧施天井。中轴线两侧厢房,分别为卧室和书房、烤火房、会客室、健身房等。故居大门、梁枋及两厢牌楼窗上浮雕、彩绘门神、二龙戏珠、麒麟抛球和“文王访贤”、“桃园结义”等人物故事以及各种人物花鸟图案,翘脊与墀头亦有堆塑装饰。主体建筑后面为杂屋,有碾米房、厨房、猪栏、牛栏等,建筑面积约140平方米。1985年,全面修复故居,举办复原陈列。罗荣桓卧室中陈列的储柜、架子床、抽屉桌、书柜、梳洗台、双影镜、床头小方凳等,都是罗荣桓用过的原物。与此同时,将杂屋修缮改为辅助陈列室,举办罗荣桓生平事迹陈列。故居于1985年11月7日正式对外开放,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亲笔题书了“罗荣桓故居”匾额。 2002年,为了纪念罗荣桓诞辰100周年,中共衡东县委、县人民政府投入1475万元,维修了罗荣桓故居及相关的古建筑,将故居后的陈列室仍恢复成杂屋,并对故居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和建设,形成环绕罗荣桓故居的文物景区。


故居风水

受到万千拥戴的罗氏祖居,远朝亦弯转有情,绵密拱卫。左有锡岩,海拔740.8米的金觉峰雄峙西南,四峰山、天光山隔江北向;右为凤凰山、蓬源仙,南下照应。牛伏岭、东岗山、枫仙峰在前面约10公里处如屏如帐条形一字横亘,湘江支流洣水蜿蜒流至左后,迂回东南。巧得九党荆山回环之势,祖居前方形成一个约5平方公里的融聚明堂,大而适度,堂外大江横朝,朝山列屏揖拱。然而,贵耀至极的罗氏祖居,有一样风水现象却非全美,令人既喜且忧。祖居所在,地势东高西低,眼前一片开阔,万山西向,予其增添了无穷的威力,但带来的严重问题是,房前直去,无明显案山,前堂倾泻,呈现先倾后照的景象。先倾后照,一方面反映出此地前景光明,另一方面也预示其初年不利,必然经历一个转变的过程。

罗氏祖居建造时间至今已有300多年,至罗荣桓出生亦逾百年之久。与大多数名人故宅不同,罗氏祖居为迟发之地。究其原因,迟发者,堂气不收,朝水远置,形穴懒散而不紧凑也。明堂前倾,必见财丁退败而后发。

罗荣桓祖父一生以教书为业,家有一斗谷的田地,至父亲罗国理时,经不起贫困,弃教经商,终至小康,然又破落。起落不定,家道一时难兴,其过程盖由风水所定,尤与故居明堂相关。龙穴气魄宏大,前堂先倾后照,这在中国北方较为常见。地处中南地区的罗氏祖居,存此现象,且规模之大,实属少有。

如何认识罗氏祖居明堂广大现象,涉及风水实践的又一基本问题。风水术中,倾倒明堂、旷野明堂,是为大凶,财丁富贵均为不利,盖因局大渺茫而失控也。但也有大龙大脉,一堂独大,颇有气势,若登高望远,近似奔腾前去,远则有情回朝,罗氏祖居位入此列。

凡大结作之地,内堂中多见元辰水走,其原因很多,概由山势、地形综合作用所致,但水去不远必归大河或对面有朝应之山阻挡关拦。故元辰直出,前汇于江河,或它山横朝,不言其凶。即使初年退败、人丁不振,但总体不改将来大富大贵趋势。

局宜聚不宜大,但大而聚的局亦为人人所喜。辨证地看待局的“大”和“聚”,正确作出抉择,是堪舆实践的一项重要任务,二者不可偏废。大哲大贤,其明堂有时非广大不足以成事,堂局狭小局促,成就不了宏伟的事业,此时须舍小而求大。当然,这种异于常人的伟大往往是以一般意义上的宵小福禄的丧失作为代价的。在评价明堂大小、得失时,不能依据同一标准一成不变地予以衡量和取舍。“明堂容万马,富贵传天下”,罗氏祖居的明堂正是这样。宽广无垠的明堂,足以容纳千军万马。唯如此,祖居后方和翼侧跟进的庞大马群方队才前有去处,大军西向目标明确,用武之地充分;唯如此,祖居后靠前朝才得以连环相应,气势如虹,助主人驰骋疆场,叱咤风云。正因如此,看似大凶的明堂,竟成为罗氏祖居奇绝于天下的风水景胜。

火中取栗,犯难而为,有时既是客观条件所限,又为部分堪舆高手显露过人才华的习惯做法。在特定地区,前人历经千百年实践,浅显之穴无存,促使后人求新立异。奇形怪穴的无穷魅力和挑战性,吸引人们去不断探索和实践。而正是这种永无止境的探索,极大地丰富了堪舆的实践活动,反过来促进传统风水理论的发展。

形凶实吉之地无人识鉴,众人皆弃令风水宝地得以完整保留。明堂坦荡,是罗氏祖居的重要特点。正是前堂倾泻的凶象,使其逃过了众多风水前辈的法眼。有这种风水特征的人,虽财丁堪虞,但胸襟开阔,胆识超人。因此,与大凶相对应,成其为大地者,出人必目光远大,作为非比常人。

现实中的罗荣桓,从小就不比常人。“济济多士,克广德心,桓桓以征,狄彼东南”,《诗经·颂》“泮水”篇中的一句话,成了罗荣桓名字的来历和一生的写照。


教育意义

开国元勋罗荣桓元帅故居暨纪念馆位于衡阳市衡东县荣桓镇南湾村。由S315省道与城关相连接。主要纪念设施有:异公享祠——罗帅故居、南湾古戏台、罗帅母校、罗帅铜像纪念广场、罗帅生平业绩陈列馆等。


0.20087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