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号

  

  “汝南”、“种玉”、“德胜”、“中山”、“戒君”等。

  蓝姓最重要的堂号有汝南堂和种玉堂。汝南堂顾名思义是蓝姓后人为了纪念发源于汝南郡的先祖而设立的,一般认为汝南堂的蓝姓都是昌奇公的后裔。其他姓氏也有汝南堂的堂号。种玉堂一般认为是为了纪念子向公的故乡蓝田县而来的,陕西蓝田县自古出产美玉,所谓蓝田种玉,因此种玉堂的蓝姓本应该是子向公的后裔,但是很多昌奇公后裔也在使用种玉堂的堂号。种玉堂是蓝姓特有的堂号。

  在春秋后期,楚国有个大夫叫亹,因出任蓝县令尹(今湖北荆门),因此后世称其为“蓝尹亹”。

  在周敬王十四年,楚昭王十年,吴王阖闾九年,公元前506年,吴国大将军伍子胥为报当年楚平王杀父兄之仇,发动了攻击楚国的“柏举之战”。伍子胥和孙武率领吴军大败楚军,一举攻破楚国郢都。楚昭王仓皇出逃到江陵东北的成臼河边,见到有一条渡船刚刚离开岸边,楚昭王认得船上是蓝尹亹及其妻儿,就大声喊:“快让我上船!”

  没想到蓝尹亹毫不理睬,兀自行船。楚昭王又大叫了好几次,蓝尹亹才大声回答说:“自楚立国以来,从没哪一个国君丢弃过国都,现在楚国灭亡都是你的错,你还过河干什么呢?”

  楚昭王没有办法,只好赶紧从陆路逃到了随国。

  后来楚昭王在秦襄公的帮助下回国复位,这时蓝尹亹又来求见。楚昭王一听说他来了,顿时大怒,要把他抓起来杀掉。令尹子西在旁劝阻说:“他敢来,总有道理。先听听他怎么说吧。”

  于是楚昭王派人去问,蓝尹亹回答说:“上一任令尹子常就是因为积怨太多,引起国人不和,以至于败给吴军。现在大王还想走他的老路吗?我在成臼河不救大王,就是为了惩诫大王,希望大王有所改变。我现在来,就是看看大王改了没有!大王若仍不愿改,楚国就完了,既然如此,我这条命又有什么值得顾惜的呢?”

  郡望堂号 蓝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1、中山郡,汉代设置,治所在卢奴(即今河北定州),辖境相当今河北狼牙山以南,保定、安国以西,唐县、新乐以东,滹沱河以北地区;2、东莞郡,汉为城阳郡,晋改称东莞,治所在莒(即今山东莒县),后改名东安,辖境相当今山东临朐、沂水、蒙阴、沂源等地;3、汝南郡,汉代设置,治所在平舆(故城在今河南平舆北),辖境相当今河南淮河、颖河之间。
堂号:“汝南”、“蓝田”、“蓝玉”、“中山”、“戒君”等。
宗族特征 1、蓝姓当今乃一典型的南方姓氏,其源于北,而盛于南。2、蓝姓人才济济,惜唐宋之前一度表现得十分沉寂,唐代以后,蓝姓名人竞现史册,表现十分抢眼,既有文臣武将,又有诗人画家、才子佳人。3、解放后由于汉字简化缘故,一些蓝姓简写为兰,其实蓝与兰有本质区别,兰姓出自姬姓,是春秋时郑国公族之后。4、蓝姓在宋人编著之《百家姓》中位列第一百三十一位。
名人精粹 蓝继宗:广州南海人,宋初宦官。太祖时为中黄门,太宗时从征太原,多称旨,真宗时迁为入内都知,仁宗时累迁为宣庆使。蓝奎:潮州程乡(今广东梅县)人,宋代学者。哲宗进士,官文林郎、郡博士。其过目成诵,以文章气节名,学者称蓝夫子。蓝仁:福建崇安人,元末明初诗人。绝意科举,专意为诗,其诗和平雅澹,有《蓝山集》。蓝智:蓝仁弟,元末明初诗人。元末与兄往武夷山从杜本,绝意科举,一心为诗。明洪武十年以荐授广西按察佥事,以清廉仁惠著称。其诗清新婉约,与兄齐名,有《蓝涧集》。蓝玉:定远(今属安徽)人,常遇春妻弟,明初大将。骁勇善战,以功历永昌侯进凉国公,后恃功骄横,所为多不法,终以“谋反”罪族诛,其案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人,史称蓝狱。蓝章:山东即墨人,明朝大臣。成化进士,历御史、陕西巡抚等职,官终南京刑部右侍郎。蓝瑞:河南邓州人,明代学者。正德进士,官终汉中知府,后辞官归里,著有《日省篇》、《求仁录》、《湍南稿》。蓝廷瑞:四川保宁(今阆中)人,明中叶四川农民起义领袖。正德间起事,转战于湖南、湖北、四川、陕西,最多时拥众十余万,自称顺天王,后在川北被围求降,寻求缓机,被杀。蓝瑛: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末清初画家。擅画山水,笔墨秀润。后漫游南北,风格变为苍老坚劲,兼工人物、花鸟、兰竹,为武林画派创始人。其孙蓝深、蓝涛俱为名画家,得其祖传而善画山水。蓝涟: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代学者。博物洽闻,工诸体诗,山水学倪瓒,精篆刻,著有诗集《采饮集》。蓝廷珍:福建漳浦人,清代将领。康熙间由把总屡迁至总兵,后因入台镇压朱一贵起事有功,历台湾总兵升迁至福建水师提督。蓝天蔚:湖北黄陂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武昌起义时,他与吴禄贞、张绍曾策划北方新军起义未成,逃于上海后,被推为关东革命大都督、北伐军司令。一九二一年任鄂西联军总司令,不久被孙传芳击败,死于四川。

  

  

0.1357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