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简介

  

  王姓是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子姓、妫姓和少数民族改姓,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代表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哲学。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王氏为姓,意指“帝王之裔”或“王家之后”。自黄帝子孙而言,王姓有三大系列:其一是子姓之王,出自殷王子比干之后,居于汲郡(河南卫辉)等地;其二是妫姓之王,出自帝舜之后,居于陈留(河南)、北海(山东)等地;其三是姬姓之王,出自周天子之后,又分三派:(一)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裔毕万,封于魏,为晋国诸侯,至王假为秦所灭,子孙分散,时人号曰“王家”,是为王氏,居于京兆(西安)、河间(河北)等地;(二)周考王封其弟揭,于河南王城,是为王氏;(三)周灵王太子晋之后裔,居于太原(山西)、琅琊(山东)、固始(河南)以及福建等地。这一派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王姓人口中十之七八属于这一派。所以,宋代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曰:“王氏出自姬姓。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谏废为庶人,其子宗敬为司徒,时人号曰‘王家’,因以为氏。”

  现存的私修族谱,是自宋代开始按照欧阳修(1007至1072)和苏洵(1009至1066)创立的“欧苏体例”编修的,绝大多数王氏族谱都尊奉周灵王太子晋,为王氏开宗立姓之始祖。王姓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大家族。据统计,在一百个大姓中,王姓家族历代所涌现出的名人总数,居于各姓氏之首。

  早在西汉昭宣时期,博士谏大夫、经学名家王吉,就为琅琊王氏的显贵奠定了基业。王吉祖孙三代,禄位弥重,“有累世之美”称号,开创了琅琊王氏显贵的先河。到了西晋,王祥位居三公,王戎、王衍先后出任宰相,大大提高了琅琊王氏家族的声望。东晋初,由于王导功勋卓著,担任宰相居中秉政,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这是琅琊王氏势力达到顶峰的标志,同时也是琅琊王氏成为天下第一望族的标志。

  太原王氏也是特别显赫的。早在北朝以至隋唐时期,太原王氏就与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荥阳郑氏,合称天下五大望族。在唐代又有“鈒镂王家”之称。由于太原王氏名声显赫,历史悠久,很多其它支系的王氏后代,也将自己的家世归系于太原王氏之下,以至形成“天下王姓出太原”之说。太原王氏主要有祁县和晋阳两支。王霸长子名殷,后汉时任中山太守,食邑祁县,是为祁县王氏。殷五世孙王允,汉献帝时任司徒、守尚书令。王允兄子王凌,显贵于三国曹魏之时。王玄谟在南朝宋孝武帝时,官至顾命大臣,其后家世相传,显于南朝。在北朝,祁县王氏有历仕西魏、北周以及隋朝的王庆父子,王庆父王因,魏州刺史。王庆,隋上柱国,封平昌郡公。隋代还有著名儒学家王

  

0.3558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