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代名人

1.jpg

李光地(1642年—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泉州人,清朝著名清官、理学名臣。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历任翰林编修、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曾协助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著有《历像要义》、《四书解》、《性理精义》、《朱子全书》等书。


政治成就

当时京城地区常遭受水灾,漳河与滹沱河汇合后容易泛滥成灾,于是康熙命李光地疏通漳河故道,将河水引入运河,以遏制滹沱河的水势。李光地前往当地严格考察,上奏称霸州、永清、宛平、良乡、固安、高阳、献县等地因为疏浚新河,占用了民田一百三十九顷,请求豁免老百姓的赋税,得到皇帝批准。而通州等六州县按规定设置红剥船六百艘,转运南来的漕粮,每艘船给供养田若干,遇到水旱灾荒按例也不能免除租赋,李光地又上奏请依照民田的制度予以免除。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皇帝御驾亲临子牙河视察治河工程,令李光地在献县东西两岸修筑长堤,西堤连接大城,东堤连接静海,长约二百余里。又在静海的广福楼、焦家口开辟新河道,引水入湖。从此下流更加畅通无阻,再也没有水患之灾。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皇帝褒扬了李光地的治河之功,将其提拔为吏部尚书。


文学成就

李光地生平著作丰富,主要有《周易通论》四卷、《周易观象》十二卷、《诗所》八卷、《大学古本说》一卷、《中庸章段》一卷、《中庸余论》一卷、《读论语札记》二卷、《读孟子杂记》二卷、《古乐经传》五卷、《阴符经注》一卷、《参同契章句》一卷、《注解正蒙》二卷、《朱子礼纂》五卷、《榕村语录》三十卷、《榕村文集》四十卷、《榕村别集》五卷等。

李光地尤其在易学方面著作丰富,除康熙的《御纂周易折中》由他主编外,其个人著述还有《刷易通论》、《周易观彖》、《周易观彖大旨》、《象数拾遗》等。李光地治易的特点带有极大的综合性和实用性,以易学为纲,三注《范》,详注《参同契》。他对《洪范》、《参同契》、《中庸》三部书着力最多。他的著述尽力使易学服务于康熙朝的政治需要。“以易学致用、以性理说易”是李光地易学的重要特色。


人物评价

康熙皇帝:“李光地谨慎清勤,始终一节,学问渊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无过光地者。”

雍正皇帝:“一代完人。”


一、本谱以“敬宗收族,弘扬祖德,正本清源,理顺脉络,教育后代,耀国荣族”为宗旨,运用历史唯物史观记述族情,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相统一。

二、本宗谱分前集、中集、后集,其中前集为人文篇,以李氏源流、李氏名人、李氏文化等为主要内容,中集为世系篇,包括李氏总谱世系及福建各支谱世系,后集为资料篇,包括芳名、资料、论证及编后记等。前集一卷,中集__卷,后集一卷,共__卷。

三、本宗谱时限上溯远古时期,下限止于2017年3月,个别重大事件截止至付梓前夕。

四、本宗谱人文篇收录全国李氏源流、迁徙、分布、人物、文化等资料,并侧重福建。对于一部分重要资料、照片未能及时搜集的,只得暂付阙如,尚待续卷时予以补充。

五、本宗谱各部分资料,为力求准确与可靠,对一些疑点进行了必要的考证查实;对一时难以考证或有争议的问题,采取诸说并存或一说为主兼述他说的办法处理;对于姓源、远古世系及一些名人的年代、地址等有不同的见解,只好留待深入研究后再予以论定。

六、本宗谱历史纪年均采用朝代纪年和干支纪年,加注公元纪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用公元纪年。

七、本宗谱体例,本谱人文部分统一采用横排左装订的方式,并使用现代简体规范汉字,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世系部分则为改进式欧体,文字竖排,以五世为一表,按辈分先后排列。为了配合本谱的装订方式,竖排文字亦改为从左到右的排版方式。每世代名字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他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父子兄弟世系关系明了、层次清晰。对于先祖人名中的个别用字在现代汉字库中无法找到的,则采用扫描图片形式予以录入。

八、本宗谱所载地名、籍贯仍按原始地名记载,同时也按现行行政区划地名刊注。历代科举、官职、等级、称谓各有定制,本谱仍按当时文献记载录入。

九、本宗谱除引文外,采用规范的语体文、记述体。入选的古文,为保持古文风韵,按原文照录,对重要部分的古文,进行了断句,对古代名人传记除原文照录外并附译文,以利阅读。

十、本宗谱家族条规训诫,为世所重,李氏后裔群居处所,均立乡规、宗约、家训,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特取其精华,汇集起来,以发扬光大之。

   
0.30012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