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迹故居

张果老山.jpg

简介

张果老山,又名仙翁山,位于河北省邢台市西部15公里处,主峰海拔449米。是国家AAA级景区、河北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据山上的唐代古碑记载,此山原名五峰山,广宗道人张果在此隐居修行成为八仙之一。唐明皇李隆基奉老子为自己的祖先,抑佛兴道,便敕封张果为仙翁,改邢州五峰山为仙翁山,并为张果修建了一座栖霞观,改观后的山洞为仙翁洞。远在明朝时“仙翁古洞”便被誉为邢州八景之一。张果老山的松柏堪称一绝,山阳遍布拧劲柏,山阴箭头柏又独成一景。


地理环境

张果老山海拔虽449米,但相对高度很大,山势显得格外高峻挺拔。北面是断壁悬崖,幽深莫测;南坡稍缓,呈坡状倾斜,形成坐北向南之势。山坡上纽纹古柏(俗称拧劲柏)苍翠劲拔,躯干纽缠,条条粗粗根扎结在坚硬的岩缝之中,山花遍野,的确是一大奇观。

在翠柏如黛的掩映下,有座古庙,隐显在山坳松林之中。游人在此游览,诗情画意油然而生。登着崎岖的山路,走上栖霞观,南天门至达顶峰,实有曲径通幽之感。顶上有一块开阔地,建有一座小庙,横匾上题曰:“至高无上”。清风吹来令人心旷神怡,栖霞观即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庙。观后有古洞,洞前有一奇异的水池,称为“圣水池”也叫水帘洞。水从洞上滴入,不涸不溢终年叮当作响,水色晶莹,清澈见底。此外还有石驴、八仙洞、通天桥、白鹿洞等古迹十余处。

特别是山腰有一棵似槐非槐,似椿非椿的“古树”,古老苍劲。有一道人说这是一棵“苦梦树”,该树遂由此而得名。它每逢农历三月初八庙会凌晨开花,花香袭人。待到傍晚庙会散场时,花也同时凋落,给一年一度的庙会平添了几分神奇色彩。苦梦树的花香能使人神清气爽,健身益寿,此树亦被视为镇山之宝。

地址: 邢台市会宁镇景刘庄村西。


主要景点

苦梦树

顺着石阶走上去,远远看到一棵古树。古树上被善男信女挂满红绸红布,树旁有一通石刻碑记。碑上的文字记载着古树的来历:“苦梦树。苦梦树似椿非椿,似槐非槐,乃是张果老山赫赫有名的镇山之宝。相传这棵千年古树,是张果老大仙从王母娘娘瑶池偷偷移栽来的仙家宝物,每逢农历三月初八庙会凌晨开花,花香四溢,游客神提,待傍晚庙会结束时,满树香花便自动掉落。据考证苦梦树系华夏大地罕见的稀有树种,长江以北仅此一棵,可谓珍贵之极。”此树 看上去的确是一棵古树,但树龄是否有一千余年,没有考证不敢妄断。但是,我查遍了资料,没有看到苦梦树这种植物。而我从查到的资料和对此树的观察,它不过是一株树龄较长的苦楝树。碑记所云“长江以北仅此一棵”之说很难立足。

栖霞观

如今的栖霞观早已更名为“仙翁祠”了。祠前圣旨碑即大唐开元二十三年的《唐玄宗敕封仙人张果记》碑。碑文是当年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传下圣旨的内容,筹建栖霞观的整个全过程。这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唯一受过皇封仙家的圣旨碑,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和道教考古价值。 有一对年迈的夫妇在那里看守和管理,香火倒也袅袅不断。仙翁洞旁,栖霞祠前的小院内,有一头石雕小毛驴。一看便知是今人为了营造旅游文化,沿用张果老倒骑毛驴之说,雕刻了这头毛驴。虽然如此,很多游人还是以假当真,倒骑在毛驴背上拍张照片,也沾上一点张果老和小毛驴的灵气。进洞去,体验一下,还真是名不虚传。

石雕古迹

在栖霞观周围看了一下,到处都是断头少臂的石人和残缺不全的古碑,任凭它们在风雨中被侵蚀下去。从古碑和古雕的形状来看,虽然碑文已经难以分辨,但可以看出,大都是年代久远的文物。如果再不加以保护,我们的后代能够看到的将只是一堆斑驳陆离的碎石头!

仙翁古洞

仙翁古洞即张果洞,原名登真洞,是张果老中年以后在此修行悟道的地方。张果洞是个天然岩洞,位于栖霞观后,洞深300多米,幽深奥妙,洞内人文景观是以张果老传说和道教文化为主,由八卦炼丹炉、聚仙阁、观音殿和天顶洞四大洞庭组成;自然景观由炼丹炉天然岩洞、钟乳石、天然石花,以及天然山泉所构成,使独特的道家文化和自然景观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远在北宋元丰年间,仙翁古洞便被定为邢州的八大胜景之一而名扬四海,俗称“邢台八景”。古洞中晶莹的泉水清澈见底,这便是仙山有名的圣水池。圣水池注而不溢,淘而不涸,水质清纯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甘甜爽口有益人体健康。仙翁古洞很有灵气,明朝万历年间,邢台县县令朱诰因连年干旱来此替民求雨,当夜邢州大地便普降甘霖,朱县令心花怒放,赋诗一首赞美仙翁古洞有灵:

蕴隆千里乾封禅,天际栖霞涌碧泉。

信是仙灵祷有应,甘霖一夜满山川。

缘寻民瘼拜古洞,成为苍生祈丰年。

西岭桑麻应澎雨,仙家原自有真元。

洞口上“仙翁洞”三个大字,写得浑圆潇洒,简直达到了入木三分的程度。这三个苍劲饱满的楷书大字,便是邢台县令朱诰当年亲笔所写,距今已有430多年了。

圣旨碑

圣旨碑即大唐开元二十三年的《唐玄宗敕封仙人张果记》碑,位于张果老山栖霞观前, 碑上碑文是当年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传下的圣旨内容,它详细地记载了唐玄宗召见张果老、有意下嫁玉珍公主及敕封张果老,筹建栖霞观的整个全过程,这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唯一受过皇封仙家的圣旨碑,就有较高的观赏和道教考古价值。

拧劲柏

拧劲柏是张果老山的一大奇观。瞧这树皮纹道及树枝长势,全都是拧着劲向上长,名副其实的叫做拧劲柏。有关拧劲柏的传说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呢!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仙山脚下的窦庄村,有一个孤儿叫窦香,她少爹没娘无依无靠,只好替人放牛混口饭吃。一天上山,她为本村的一位贫苦生病的老奶奶挖草药,无意中挖出一个聚宝盆。聚宝盆很神奇,只要放进去什么,就能立马长出什么来,而且是取之不尽。小窦香很高兴,便把金黄的小米放了进去,然后取出一袋袋的小米分送给街坊邻居、穷苦人家。后来,顺德府的一位贪官得知后,便横不讲理的领人来抢聚宝盆。小窦香心里着急,啥也不顾便一屁股坐进聚宝盆里不起来,不料拉出一个小窦香,聚宝盆里又“呼”的长出了一个小窦香,一连拉出五六个,恰在此时,这位赃官眉头一皱,便想出一个歪点子,他命人把聚宝盆连同里面的小窦香一起抬走,走到四下无人的半山道上,这位赃官竟狠毒的命令爪牙们就地挖坑把聚宝盆和小窦香活埋在一棵小柏树下,并把柏树枝拧了几把做上记号,以便日后来挖,恰在此时,云游天下的张果老回山,一见赃官如此霸道狠毒,不由怒火中烧,便施展仙术呼来一阵狂风暴雨夹带着鸭蛋大的冰雹,雹打一条线狠狠的惩罚了这位赃官及其爪牙们,然后救出小窦香隐居到太行深山。从此,这漫山遍野便尽成了拧劲苍柏。

箭头柏

生长于景区后山,它树冠大而尖,呈箭头状凌空滴翠,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千古仙山平添了几分色彩。箭头柏在贫瘠的后山坡见缝插针,其生长环境极其艰苦,生长速度也是异常的缓慢,因而更显得箭头柏的生命顽强和它的神奇。有关箭头柏的来历,相传古时候八仙庄一带连年大旱、颗粒无收,百姓生活极其困苦。很快消息传到了天庭玉帝那里,玉帝便派遣二郎神下界降雨。二郎神飞抵八仙庄上空,向五峰山后射了一支箭,随后,哮天犬前去咬住这支箭用力向后一拔、屁股一蹲,甘甜的泉水便喷涌而出!从此,后山的这支箭变成了满山遍野的“箭头柏”,喷出泉水的地方也就变成了“天狗泉”。

真武庙

张果老山素有“道家仙山”之誉,“真武庙”便是标志之一。民间传说,真武大帝是威震天下北方的最高神灵,也是八仙的顶头“上司”。据考证,张果老山上的真武庙始建于宋朝元丰年间,当时的建筑精美,古雅辉煌,神像造型逼真生动,每逢农历的三月初三日,邢台、沙河、内邱、隆尧、巨鹿等地的善男信女们纷纷赶到仙山为真武大帝庆贺寿诞,此地每年都要唱大戏庆贺助兴。大殿雕刻精细的青石台柱还尚存,后经复原修复,真武庙的南天门支柱重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玉皇顶

玉皇顶是张果老山的最高处。在民间,老百姓都知道玉皇大帝是天上万神之王。他手下有许多的文武神官,文神有太白金星、文曲星等,武神有托塔李天王、哪吒三太子、二十八星宿等。四海龙王、十殿阎罗也都统统归玉帝调遣。据说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五,玉皇大帝便要巡视天下各地的芸芸众生,考察人间的善恶祸福及民俗风情。张果老山上的玉皇顶便是玉皇大帝微服私访的联络点。登上高高的玉皇顶,一览众山小,豁然视野宽:向东可观赏邢台市区的全貌;向北看,广阔的玉泉湖水库近在咫尺;南面则是邢和公路的熙熙攘攘;西望绵绵太行,巍峨高峻,连绵不绝!这可真是人间仙境、果老仙山。


张謇纪念馆.jpg


简介

张謇纪念馆位于江苏海门市常乐镇,是为纪念张謇先生而修建的。纪念馆占地33亩,是一所江南园林式建筑,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1988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江苏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点。


历史沿革

张謇纪念馆坐落在常乐镇状元街东首张公故里祠堂旧址,张公故里祠堂是1936年张謇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际,为纪念张謇以关帝庙后殿改建的。张公故里祠堂已经荡然无存。

1986年,地方政府在祠堂旧址建造了“张謇珍贵史料陈列室”,1995年添建了门楼等建筑,1999年正式命名为海门市张謇纪念馆,主体建筑“张謇史料陈列室”200平方米,由著名社会活动家、经济学家费孝通先生题写馆名。

2008年底,常乐镇地方政府规划扩建张謇纪念馆,重修张公祠堂,复建张謇出生地。

2010年11月8日,扩建后的张謇纪念馆开馆。


建筑布局

纪念馆前为文化广场,馆内有照壁、文化长廊、状元亭,纪念馆的主体建筑是一幢面积为3000平方米的两层大楼。大楼的建筑平面呈“H”形,外立面青砖白缝装饰,灰色平瓦盖顶,民国建筑风格。大楼内部装饰既有民族元素,又有欧式风格。

纪念馆主体大楼内设有展示大厅、接待厅、影视厅。展示大厅的四壁都以钢化玻璃组成高2.1米、深0.6米的橱窗,里面布展与张謇先生相关的图片、实物。橱窗之外有机安置模型、塑像、场景以及音像资料。

展示材料共分出生成长、实业救国、教育兴国、社会事业、纪念研究五个部分。


展品介绍

模型

展示大厅里制作了三个模型:“清末民初常乐镇区概貌”以及“状元府扶海垞”模型,形象地再现当年常乐镇繁荣兴旺的景象; 模型“青三”铁路与火车,展示1920年青龙港到大生三厂就通了铁路,有了火车。这是张謇建造的也是苏北最早的火车铁路,建筑之初长13华里。

照片

展示大厅内展出的关于张謇先生业绩的图片近千幅,不少图片还是首次面向公众,其中张謇与孙中山互赠的照片弥足珍贵。孙中山赠予张謇的照片上题写“季直先生惠存”,落款“孙文”;张謇赠予孙中山的照片上题字:“中山总统赐存”,落款“张謇敬赠”。

塑像

展示大厅里有三组塑像:反映张謇童年生活的《教子拾金不昧》塑像,讲述了张謇父亲张彭年拾到他人钱包,及时归还,童年张謇目睹现场的故事;塑像《夜读三更》定格了少年张謇刻苦学习的情景;塑像《状元鬻字》表现张謇为慈善事业卖字的景象。

油画

大厅里有两幅油画:一幅是张謇在通州师范开学典礼上演讲的场面;另一幅油画描绘的是张謇带领民工抗击台风海潮,保护海堤的壮烈场面。

实物

纪念馆里陈列的有张謇用过的家具什物、文房四宝、照相机、电话机,有张謇创办实业的商标、股票、护照、厂牌、产品、职工花名册、手书的厂约厂规,有张謇为创办学校题写的校牌、校训、校歌和学生的毕业证书,张謇给儿子张孝若的信函、题写的扇面等等,一共300余件。

其中还有个庞然大物,是当年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用过的梳棉机。张謇创办的大生集团是从1895年筹建的大生纱厂起步的。大生纱厂的开机投产标志着中国的纺纱织布从此以机器替代了手工,标志着中国社会从此进入早期现代化,大生纱厂的创办具有里程碑意义。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时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这一论断的根据也就在于此。


0.4060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