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九年,岁次庚午冬余移居城内被黄水三年之灾覩族人四散之苦,因有念於我族谱不可不重修也,缅我祖自单返郓以来距今已五百余岁,其间修注序列固已至悉弟繁衍日盛数倍,从前兹不重修则孙犯祖讳,弟重兄名者在所不免斯谱也,即祖功宗德垂于前宜永保勿替守於后嗟,我族人所处最涣,如东关厢、王家楼、程思礼屯、陈屯、凤凰集、高彦屯、鹿庄科、西陈庄等村於戍丰年间重修我始祖神道碑楼,无不捐金解囊,功刻铭於石,惟我路口为古郓旧村。大元时名曰敦化村,我始祖戍燕而后即卜於是而居焉。传数世改其名曰陈家路口,至六世祖兄弟离散我五世祖有男三人,长讳海、次讳山、三讳河,我河祖迁湖北郧阳府竹溪县陈家菜园远无可考,若我海祖仍居西南一里许陈家路口,我山祖迁!居城正东二十里许其地二面环河因名曰陈家河口,自是止传两支此路口河口之所由分也。忆我族伯跻、瀛于道光四年殚精竭虑條分缕析其修谱也,最详且明余恒奉之莫敢,或失难当感咸丰庚申辛酉而后八九载连岁大乱余,避贼逃难无时不扶族谱以俱往竊(ql)恐我祖一本之源流自我息也,倘於此不修将异日必至有风花聚散觌而萍水之感良可慨也,故值兵灾之余洪水之际特纠合族而重修之务,使各代名下子女注明亲戚序清兼之,一支各存一谱,各村各存数册即有移居千百里之外者,他乡莫识,而取册对谱自不难按支分派亲疏上下秩然不紊矣,豈非后人之乐与豈非先人之幸与余自愧無才酬报先德於万一所藉以仰答我祖者端以是云。
兴爷十九代孙方略谨识。
阅我族谱自二十一代以上太约立名各自任意其中不无孙犯祖讳侄重叔名之弊余,余思世代愈远立名愈繁,一不看谱未免犯上。
今自二十一代特立二十字自上而下按某代从某字起一则重犯之弊革,一则世代之序明是所望於后之立名者。
皇元工部尚书陈守缣崇祀乡贤自十九代方略始特
著名以表示后。
蓋谓我三世祖守谦为元朝I部尚书县志未载崇祀乡贤至今已五百余岁余,適见府志实列乡贤部中即在乡贤先人功德豈忍终于泯没故禀明不敢稍待后附禀明红呈与县尊批示塈府志所载事迹以见我三世祖德终莫掩而入乡贤所由来云。
大清光绪十年岁次甲申新正二十日十九代方略率:东关二十代兴春,陈路口二十代怀德,陈河口二十一代登岸,程思礼屯十九代作萧、王楼二十代月離、凤凰集二十二代玉章、鹿庄科二十二代连科仝送。
红呈
具禀人歲(sui)贡陈方略五十五岁住葛北陈家路口据城一里为據(ju)实禀明懇(ken)恩祥查批事竊(qie)贡三世祖陈守谦系元工部尚书据曹州府志列在乡贤贡,不忍淹没先人之善欲补修牌位送入乡贤祠,但因县志不载贡与族人不敢自专,为此据实在禀明恭恳仁臺详查府志批示,准入没存均感上叩。
本县正堂大老爷恩准施行。
光绪九年十二月十八日。
呈批乡贤陈君守谦生平事绩既在曹州府志乘有所考,据准如所请补立神牌送入祠宇,供奉呈验郡志一本发还。
此邑尊批示。
因修族谱戒同姓为婚姻论。
闻之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由分纲常名教之道,寄诸人祖德宗绩存诸谱,此周公制礼百世不婚朱子修书只字必谨良有以也,古书娶吴谓子尚知隐藏今谱聘许涂添间有粗忽,恐上犯祖考之怒,下非子孙之谋聘许之事,虽夷?雜(za)揉之乡,亦知天冠地履之分况,近聖人之居生礼义之地伦常内自有乐地何必,乃而往者不可谏来者猶you可追以后。
秉粹识时务之以登岸负泮宫之望,珍重谱系以纪世族庶不贻笑於贤人君子云。
光绪二十年腊月吉日因家叔蕴三命族弟怀举、自芳、祥、叙谱题於无人问
半读堂二十代心一识。
重修族谱序
蓋闻前辙后车之准,旧矩新方之原天下大事大率類斯,况方谱牒綦重尤赖维予小子继序不忌者哉,光绪甲午时维暮春过奉蕴三族伯修谱之命,并嘱将原本拆裂僅加添注,当即黾免从事未浹旬而告成焉,然秉笔馀睱披阅再三见夫分流合派由近而疏规模颇极妥善,但子女虽已注清,而姻戚未免稍落,且自同治庚午重修而后当时按支分序不下数册,嗣经洪水为灾聚散无常,迄今只此一谱肖稍詳,備(beⅰ)
设有不虞未免杞宗辶之感,此皆余默许于心未敢明言者实以长者,当前未便率呈已见也,次午乙未随游幕於外东历齐鲁北越燕赵,从军遂奔走迄无定所迄倦游归来寸进丝毫无壮而依人老猶故,我曾日月之几何,然碌碌者已十有五年矣,以故里干優游了无所事时与二三族人把酒畅谈然桑麻话后每因孑孙繁衍后起辈不出时,有以修谱敦促者维蕴伯己捐馆舍,虽禀承之无自愈觉责任之难辩,隨与自芳、怀矩两兄弟暨本村族众共同商酌,復率登翰、登儒、登选诸侄辈书夜笔书除旧本不计外人复修四本,其中自十七世以上代远年淹莫可究詰,一概悉仍其旧,以下至二十五代每序一支将本支中年高识事者延至垂句上至高曾下而孙子其男配何氏女适某门,以及姓字里居无不详为序列即偶有闵文然,一再研访当局者茫不记忆,执笔者又何从臆断也,至于祖功宗德与夫支派分流业已備载前序,无事再为赘述但时阅念载手订两次谨将事之颠,未略志梗概非第云,雪泥鸿爪稍流陈迹已也,实望后之贤者率由旧章勿厭求详上以守先下啓后继绳绳勿替引之庶报先德於万一云。
宣统二年岁次己酉仲春谷旦。
二十代祥谨识。
重修谱又序
昔予之重修我祖谱也,分为两倦上卷只序本支,下卷统序阖族尊祖敬宗则然而於庐本支处,凡序一门所自出之世起顺序及二十余世下至斯门未成丁之人而止,夫而后再序一门其间之其止如前例,所以便稭查也,既而思之今之未成丁者越数年后亦有子矣,亦有孙也,而且子不一子孙不一孙矣,再重修时而作於前者不能预留馀纸,以相待述於后者必欲准诸旧例以为工,是非全然另謄不可也,如此不惟曠弛,时日且不胜其钞錄之劳矣,我儀圖之约以二十世为一册,自一世至二十世为第一册,自二十一世積(jⅰ)而至于四十世为第二册,以后即至于百世莫不皆然后册之起处与前册之起处吻合,无间虽则简实于一行直序者不异也,夫如是庶几世次昭著亦永免一重修一全謄之劳乎,未知是否敢以俟質后之贤者时。
大清光绪二十二年岁次丙申仲夏。
二十一代登岸谨识。
兴爷二十四代孙进奎、绍勤谨识。
公元一九九九年岁次己卯仲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