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刘氏家族还属于“小姓”,特别是渊源于尧帝后裔的汉族刘氏,在先秦时期更是默默无闻的家族。这个家族在当时有无族谱,就不得而知了。但作为刘氏大家族成员之一的姬姓刘氏,因为建立了刘子国,被封为公爵,是当时的王侯贵族之一,因而当时必定有由刘子国自己的史官或周王朝的史官编修的刘氏世系谱。因此,刘氏的谱牒最晚在周王朝就有了。
公元前三世纪末,刘邦建立汉朝后,源予尧帝后裔的祁姓刘氏一跃而成为中华国姓。汉高祖刘邦七年(公元前200年)汉朝廷开始设立九卿一级的机构“宗正府”。宗正府的首脑“宗正”一官,必须由刘氏皇族成员担任,与其他外姓无缘。宗正的职责,就是专门负责皇族事务,包括记录皇室世系、编修皇家玉牒、每年修一次《诸王世谱》。
祁姓刘氏家族的谱牒正式开始编纂,,是现在可知的祁姓汉家刘氏的最早修谱历史了。
终两汉时期四百多年,刘氏的谱牒应该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谱牒。凡是皇族成员,都统一由国家登记在册,其传递世系,昭穆亲疏,自然都一目了然。
东汉末年,天下易帜。刘氏的谱牒大都毁于战火,藏于宫中的玉牒不知去向。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刘氏开始私家修谱时期。由于当时的风气重视门第和出身,因而像当时的各大士族一样,当年的刘氏世家大姓,往往都修有自己的族谱。
见诸于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刘氏族谱,是河南南阳《刘氏谱》,当年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也曾经引用过。现存最早的刘氏谱牒文献,是相传撰写于南北朝时期南朝大梁普通三年(公元520年)的一编《刘氏族谱序》。
隋、唐时期,是中国谱学大发展的时期,也是刘氏私家修谱的第一个高潮时期。唐朝的刘氏谱牒,见于文献记载的有五种:刘知几的《刘氏家乘》(一作《刘氏家史》)十五卷、《刘氏谱考》三卷、《刘晏家谱》一卷、《刘沆家谱》、《刘舆家谱》一卷,都见载于《新唐书》。而实际上,当时的刘氏族谱,要远比这多得多。欧阳修的《新唐书》有关刘氏九大房的世系,就是在参考了唐朝刘氏族谱的基础上编成的。
宋、元时期,刘氏修谱的现象更加普遍,源予匈奴的河南刘氏刘温叟家族,就有完整的族谱,记述了该家族自隋朝到宋初五百多年的家族历史和世系传递。
宋朝著名学者屏山先生刘子翠所在的福建五忠刘氏家族,就曾派人前往发源地京兆访寻旧谱,编修新的《麻沙刘氏族谱》。但是,见于记载的宋元时期刘氏族谱仅刘复礼的《刘氏大宗血脉谱》一卷。传世的宋元刘氏族谱则在国内暂时还没有发现,但宋元时人为刘氏族谱所作的谱序,则传世的很多。
明清时期是中国刘氏修谱的高潮时期。现在存世的最早族谱,就是明朝时的木刻活字印本,但数量不多。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中国大陆地区已知的明本刘氏族谱仅有八部,其中最早的是明正德年间的《山阴刘氏宗谱》,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现在存世最多的刘氏族谱,是清朝和民国时期刻印的,其中又以民国时期修纂,的为主。这是因为民国时期离现在只有几十年,保存较易的缘故。大凡官宦之家、富贵之家,甚至就是普通百姓刘氏,在明清和民国时期都有修谱之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各姓基本上都停止了修谱,不过在个别地方也有续谱之举,如江苏丰县刘邦故乡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有续谱活动。而海外和中国港澳台地区刘氏的修谱活动则一直没有中断。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中国大陆地区修谱、续谱的现象又悄然兴起,并出现了大规模跨宗派、跨地区联合修谱的现象。这无疑是国泰民安、国富民强之后才会有的喜人现象。新的族谱,虽然是在旧族谱的基础上续修的,但大都增加了反映新时代、新风气的新内容。当然,这些新族谱因为是民间自发编修的,其内容质量都参差不齐。就笔者所知,现代新族谱中,就内容丰富、体例严谨、考证精良、印制精美等方面而言,较优秀的有云南《彭城春秋》、江苏《雎邑沛郡刘氏宗谱》和江西的《中华刘氏通谱》、湖南的《刘氏文史》等数种。
家谱
全国闽杭白沙白莲塘刘氏族谱十一卷,首一卷,(清)刘青藜纂,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木刻活字印本九册,今仅存卷首、第一~七卷、第九~十一卷。
天津静海刘氏家谱二卷,(民国)刘傑臣编,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石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天津敦复堂刘氏家谱一卷,(民国)刘厚生编,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天津市档案馆。
天津刘氏家乘序一卷,(民国)刘数勤编,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天津市档案馆。
河北丰润刘氏家谱五卷,(民国)刘焕然、刘璧荣重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北省唐山市档案馆。
河北沧县西赵河庄刘氏族谱,(民国)刘庆凯、刘孟扬等修,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天津文义印书局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济南市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山西洪洞刘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刘镇、刘志纂辑,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山西洪洞刘氏重修族谱五卷,(清)刘周颂、刘业长等修,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山国洪洞刘氏宗谱六卷,著者待考,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山西洪洞刘氏族谱,(清)刘日采、刘蒸霖修,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山西洪洞刘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清)刘大哲纂修,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山西洪洞刘氏族谱五卷,(清)刘振基重修,清道光元年(公元182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山西洪洞刘氏族谱十五卷,首一卷,(清)刘劻、刘元鹤重修,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山西洪洞刘氏宗谱二十卷,首二卷、末一卷,(清)刘胜莲编辑,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山西省洪洞县档案馆。
山西洪洞刘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
山西洪洞刘氏族谱十七卷,首一卷,(民国)刘钟英纂辑,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大连市图书馆、山西省洪洞县档案馆。
山西平定刘氏族谱,(清)刘灿、刘得义等修,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山西平定刘氏族谱,附合谱、分谱,著者待考,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辽宁辽阳刘氏宗谱一卷,著者待考,手抄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辽阳市水泉乡尚头村。
辽宁凌源刘氏宗谱十卷,著者待考,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凌源县河坎子乡大河东村。
上海松江刘氏宗谱续稿,(民国)刘维泽纂,手抄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松江县博物馆。
江苏南京刘氏家谱,(民国)刘泗英增修,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手抄本。现被收藏在台湾。
江苏溧水中山刘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承启堂木活字本十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溧水县群力乡山口村。
江苏溧水刘氏宗谱十卷,(民国)刘德贵、刘修堂纂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中山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溧水县群力乡凉蓬村。
江苏溧水续修刘氏家乘十六卷,(民国)刘兴开、刘昌明等纂修,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道胜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江苏沛县彭城堂刘氏族谱,著者待考,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手抄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台湾。
江苏丰县刘氏家谱十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手抄本,今仅存五卷。现被收藏在江苏省丰县顺河乡裴庄村。
江苏省丰县刘氏宗谱十卷,著者待考,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丰县欢口乡大前营。
江苏省丰县刘氏家谱十三卷,(民国)刘学文纂,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手抄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丰县顺河乡。
江苏泗阳橡树刘氏三修宗谱四卷,(民国)刘鉴清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泗阳县葛集乡翁庄材刘老庄。
江苏扬州甘泉刘氏宗谱,(清)刘豫成纂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0年)传经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靖江梓溪刘氏重修支谱六卷,(清)刘松久等修,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江苏靖江梓溪刘氏支谱十五卷,末一卷,(清)刘辅廷、刘辅仁修,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存心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七~十五卷、卷末。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大连市图书馆。
江苏靖江戏鱼墩刘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清)刘钟英主修,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靖江戏鱼墩刘氏续修家谱二十八卷,(清)刘楚宝等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五忠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靖江梓溪刘氏异移公直系支谱四卷,(民国)刘岳镇修,民国年间手抄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苏州市图书馆。
江苏宝应刘氏重修家谱六卷,首一卷,(清)刘秉钧等修,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江苏省宝应县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宝应刘氏续修家谱,著者待考,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五卷。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宝应县图书馆。
江苏江都安阜洲刘氏重修族谱六卷,(清)刘兆福等主修,江永河纂辑,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如皋刘氏宗谱二十五卷,(清)刘廷萼等辑,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观音阎宗祠木活字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