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墓园位于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叶家村境内,占地面积25亩。张学良高祖张永贵、曾祖张发、祖父张有财、二伯父张作孚均葬于此。传说张学良祖父张有财年轻时嗜赌成癖,1888年,张有财因输钱不给被打死,因家境贫寒,只用薄棺装殓,丘于荒碱滩上,汛期被水冲出四里左右,张有财之子张作霖与堂弟张作福用绳顺水往回拽棺材,拽到水浅之地,两人因无力了,就回家找人,准备重新安葬。待找人来发现水已落,棺材沉入泥土中,于是就地培土成坟。人们说这是张有财自选坟地。1912年张作孚在镇安任预警总长,在讨匪中阵亡。张作霖将其运回老家东风镇安葬。经风水先生察看,认为张有财之墓处在“龙脉”上,所葬之处正为“龙脊”,定主后人富贵即将张作孚亦葬于“龙脊”上,并将墓地四周建了墓地围墙。之后,张作霖便飞黄腾达,官升中华民国海陆大元帅。“九一八”事变后,墓园被日本人所毁。解放后,东风镇政府先后两次共投资300万元,重新修建了围墙、门楼等设施。门楼上“张氏墓园”为张学良先生亲笔题名
简介
张自忠烈士陵园,位于重庆北碚区西南缙云山麓,距北碚城区2公里的梅花山。陵园位于北碚梅花山,渝武高速路北碚出口处。系抗日民族英雄张自忠上将墓。
张自忠路烈士陵园有一座平面为长方形,座南朝北,地势南高北低,占地约八亩余的陵园,出口处大门外有一对中华雄狮,连接陵园大门与纪念广场的是一条48米长的花带、彩道,整个陵园显得庄严肃穆,这就是“抗战以来战死前线的第一位大将”张自忠烈士陵园。1940年5月16日,张将军在抗日前线殉国后,忠骸运抵北碚。冯玉祥亲题隶书“张上将自忠之墓”墓碑,立于墓前。蒋介石题写的“英烈千秋”四字,建筑“张自忠烈士事迹陈列馆”和“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各一幢。馆内陈列着大量的实物和图片,全面系统地介绍张自忠将军的英雄业迹。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将张自忠烈士墓扩建为张自忠烈士陵园,并于1986年10月,由民政部批准为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北京、天津、武汉等大城市相继恢复了“张自忠路”的名称,以示对这位抗日烈士的永远纪念。
历史
1933年,长城抗战起事,张自忠担任二十九军前线总指挥,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喜峰口战役的胜利。“七、七”事变爆发后,张自忠又率部奔赴抗日前线,曾一战淝水,二战临沂,三战徐州,四战随枣,升任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指挥。1940年5月,为阻击向襄樊、南阳进犯的日军,他率领七十四军从宜城渡过襄河东岸,在新街、方家集一带与日军血战。5月16日,日军又增兵一万余人,陷张自忠部于重围。张自忠率部血战宜城南瓜店十里长山高岗上,壮烈殉国,年仅五十岁。
张将军忠骸运抵北碚,权厝于雨台山麓,占地3267平米。墓茔依山而建,坐南朝北,墓以条石镶边,青石砌拱封顶,形成全封闭的半圆弧形。墓高2.64米,周长21米。1940年5月28日,重庆国民政府举行隆重葬礼。8月15日,延安各界人士举行张自忠追悼大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分别送了挽词。冯玉祥亲题隶书“张上将自忠之墓”墓碑,立于墓前。蒋介石题写的“英烈千秋”四字,刻碑立于墓前青北公路旁,此碑于解放后捣毁。同时,冯玉祥借用史可法扬州梅花岭殉国并葬衣冠墓于岭之义,将雨台山改名为梅花山,亲书“梅花山”三个大字,刻于墓前石栏。
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张将军墓园,多次进行维修、扩建,先后两次扩地4.25亩,建筑“张自忠烈士事迹陈列馆”和“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各一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