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秩事

  卫国始封之君为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公东征,平定了商王后裔武庚等的反叛后,把原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分封给康叔,卫成为当时的诸侯大国。但到公元前660年,卫被翟打败,靠齐国的帮助,迁都楚丘(今河南滑县),从此沦为小国。后又迁都帝丘(今河南濮阳县西南)。前面已述,卫武公有子惠孙,惠孙之子名耳,为卫上卿,食采于戚(今河南濮阳县北),耳之子乙以祖父名字为氏,改姓孙,是为孙乙。该孙氏宗族大约在戚地生活繁衍了近200年,约从公元前八世纪后期到公元前535年,最后由于政治斗争的失败,其孙氏宗族的主体部分不得不逐渐迁徙离开,乃至宗族沉沦家道衰落。

孙乙字武仲,边称武仲乙,乙生昭子炎,炎生庄子纥,纥生宣子鳅。上面卫国最早的孙氏四代先祖,事迹不详。从孙鳅之子桓子良夫开始,《左传》记事渐详,且情节跌宕起伏,有声有色。孙良夫是卫国的执政大臣,位居上卿,为卫成公、穆公、定公三朝元老。卫定公即位没几年,孙桓子良夫去世,其子孙文子林父继承了爵位与采邑,然而孙林父为人颇为专横,与卫国君主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矛盾与斗争。

0.0683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