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下林家支派
林姓,主要源自子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东夷一支称林方,南迁后称“郴”。林义与曹近
林姓,主要源自子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东夷一支称林方,南迁后称“郴”。林义与曹近似,“木”是建木,也就是天杆圭表,又名扶桑,扶木。二建木并立为林,“林”下为天齐坛台(渐台)。林姓是风姓别支,又作梵。[1]中华书局刊印的《辞海》合订本载:林 ,“姓也,史谓殷比干避难长林之山,因以林为氏”。[2]在民间,比干一直被尊为“文曲星”。[3]林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47位。2016年,大陆林姓人口约为1416万,林氏排在第16位;在中国南方林氏排在第4位,福建省林姓人口全约472万,占全省总人口14.8%,排在第一位;广东省林氏约311万,浙江省约184万;台湾林氏约200万,韩国180万[4],其他地区约500万,在全球约2千多万。林姓人口密度最高为福州、莆田、闽南、粤东及台湾等地区。
中文名
林姓
外文名
Lin
类型
中华姓氏
得姓始祖
林坚
郡望
济南郡、南安郡、西河郡等
堂号
济南堂、南安堂、九龙堂等
似,“木”是建木,也就是天杆圭表,又名扶桑,扶木。二建木并立为林,“林”下为天齐坛台(渐台)。林姓是风姓别支,又作梵。[1]中华书局刊印的《辞海》合订本载:林 ,“姓也,史谓殷比干避难长林之山,因以林为氏”。[2]在民间,比干一直被尊为“文曲星”。[3]林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47位。2016年,大陆林姓人口约为1416万,林氏排在第16位;在中国南方林氏排在第4位,福建省林姓人口全约472万,占全省总人口14.8%,排在第一位;广东省林氏约311万,浙江省约184万;台湾林氏约200万,韩国180万[4],其他地区约500万,在全球约2千多万。林姓人口密度最高为福州、莆田、闽南、粤东及台湾等地区。
中文名
林姓
外文名
Lin
类型
中华姓氏
得姓始祖
林坚
郡望
济南郡、南安郡、西河郡等
堂号
济南堂、南安堂、九龙堂等
唐时莆田林欑,城关拱辰门外人,举进士不第。唐贞元初(786年)为福唐(今福清)县尉,母病后弃官归故里。贞元八年(792年)母病逝,林欑思母而水汤不入五日,几乎殒亡。第二年将母与父合葬,兄弟结庐于墓侧。春天三月二日,有白鸟来翔,甘露降惠,三日不散。唐著名诗人欧阳詹作《甘露述》记其事,有云:“其(露)滴有大如梧桐子,其味甘,莹然如珠,铿然玉声”。当地官府惊闻上报,观察使李若初下来验实,突然甘露消去,里人失色,林欑大哭而曰:“天所降祸于我!”俄而,阴云四合,甘露复集,白鸟回翔。这事传闻于朝廷,贞元十三年(797),唐德宗赐命立双阙(建筑物)其闾(里巷的大门),名曰“唐贞元旌表林氏门闾”,时号“阙下林家”,里称为“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