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秩事

  刘禹锡关心黎民百姓,要求革新,得罪了权贵宠臣,他们在皇帝面前讲了他的坏话,一下被眨谪到大江北边的和州(今安徽和县)当通判。

      和州知府姓策,是个赃官,见刘禹锡傲岸不俗,不卖他的帐,未给他挡小手(行贿),对刘禹锡更加不高兴,蓄意给他小鞋穿。按规定通判的住处是三间三厦的屋子,一恼火,就在城南门,给他三间小屋子,想给刘禹锡来个下马威。哪知刘禹锡豁达大度,对策知州的诡计并不理会,对屋子大小,也不放在心上,便收拾了一下住进去。虽然新居不宽敞,但屋卧大江,推窗便可以看到浩瀚的江面,白帆点点,来往游弋,刘禹锡一高兴,便写了一副对联挂了起来: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每日在屋内读书作诗,累了,就眺望江景,依然不买策知州的帐。

      几天后,策知州向书丞问道:

      “刘禹锡住在那里咋样?”

      “心安理得,读书写诗。还挂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表明心志的对联!”

      “嗬,还真有点硬劲咧!”

      策知州停了片刻,又吩咐书丞道:

       “给刘禹锡搬个家,房子再缩小一半。看看他是否还有劲‘争辩’!”

      书丞遵命,便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南门搬到北门,房子只给一间半。

      刘禹锡搬了家,看看屋子缩小一半,他是“一点就明”的精灵人,怎么会不明白这是策知州在故意刁难他呢?可是他还是不急不躁,心平气和,依然不睬策知州的鬼点子。

      北门面对德胜河,河堤边是一排排柳树,绿如翡翠,摇曳多姿,风景如画。刘禹锡看看景色,又即兴写了两句: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又把对联挂了起来。他还是照旧干他的老行当:读书写诗文。

      过了一阵子,策知州见刘禹锡仍不买他的帐。刘禹锡不烦恼,他烦恼了;刘禹锡不急躁,他急躁了;便找来书丞商量。书丞也无可奈何地叹口气说:

      “刘禹锡是个书呆子,没有招(办法)对他!”

      “嘿嘿!”

      策知州听了直冷笑,他是个有名的刁钻古怪家伙。笑后说:

      “猴子不上树,多打三遍锣。我就不信整治不倒他。现在再给他搬个家,只给一间屋子,看他还玩什么公猴?”

      于是,书丞便在城中找了一间屋子,又让刘禹锡搬家。刘禹锡自到和州,半年时光不到,便搬了三次家。常言说:“搬家三年穷”。刘禹锡是个清官,虽然宦囊不富,只是心爱一些诗文;东西不多,可是搬来搬去挺烦人的。刘禹锡心想,你们作弄我,我偏乐;要我忧、我偏喜、让你们搬石头去砸天!

      一到住处,刘禹锡四面瞧瞧,小屋旁长了一棵枯树,枯树四周的树并不因枯树的存在而停止生长,照样争荣竞秀,长得茂茂盛盛的。刘禹锡看着看着,一下豁然明白,便提笔又写了一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虽然一间半室,仅容一床一桌一椅,可是刘禹锡因搬到新住处,写了新联,很满意,心里还是舒坦的。

      光阴象江水一样流逝过去,一个月下来,策知州还不见刘禹锡前来赔礼道歉。刘禹锡身住半室象“得其所哉”,而他自己却象“失其所在”。惶惶不宁地又把书丞找来说:

      “你去瞧瞧,看看那黄子(注:黄子是方言,家伙的意思)在那一间屋里搞啥名堂?”

      书丞去了,回来说:

      “大人,我早就说了,那黄子是个书呆子,屋子大小不管,还是搞那些看书、写诗、挂联的玩艺!”

      策知州听了,气得狠狠地说:

      “好个顽固的家伙!”

      一瞥眼看到衙门前放了块三尺多长、八寸宽的青石,就对书丞说:

      “书丞,你把门前的石条,找人抬去送给他,羞羞他顽固得象石头!”

      于是,书丞找人抬了石条,亲自送到刘禹锡的住处。

      刘禹锡在小屋住了一个月,偏偏跟策知州反着来,觉得怪惬意的。这天,心情恬静,欣然命笔,写了一篇小屋陋室的赞文,正写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得馨”时,恰好书丞送石条来到门口。书丞说:

      “刘通判,和州土多缺石,石条倒是很稀罕的物件。知州大人看你初到,想交个朋友,送一块石条给你个纪念。”

      刘禹锡见到光滑滑的一块石条,非常喜爱,特别听到做个纪念,心里一亮,想:我的小屋陋室的赞文写好,正愁没地方刻咧,来得正好。板着的脸孔顿时舒展开来,一改过去见到师爷沉默无言的场面,笑咧咧地说:

      “请谢策知州,刘某到此,有了这块石条,也不虚此行啦!”

      书丞心想,知州大人是有意羞他的,他竟然像得了宝似地高兴,把“丑”字当“五”字念,真不晓得他心里究竟打的是什么小九九(注:小九九,是珠算的一种打法,这里作“算盘”“主意”讲)!赶忙告辞了。

      刘禹锡写好文章后,命题为《陋室铭》,让石匠刻在石条上,放在屋前。这事传到京城,忠臣们替他在皇上面前奏本:刘禹锡虽身居陋室,仍不改其高洁,可羡可敬;策知州蓄意作践贤良,可恶可耻!于是,皇上革了策知州的职,擢升刘禹锡为和州刺史。不久,又召回京城,作为古迹的《陋室铭》碑刻,一直保留在和州供人们观赏。

0.0960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