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葬后,德厚流光,二百余年内,墓内常闻鼓乐之声。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增设汀州府衙,第一次设在上杭县,因地多发瘴气,居民多病死,后于唐代宗大吏四年,公元769年朝廷闻马氏墓内有鼓乐之声,把州治移至白石村,将马氏墓建为汀州府衙,由于马氏墓是癸山丁向,府衙也照这方向建筑,故有志曰:天下衙门皆子午,惟有汀府癸山丁,并将钟氏祖屋改为长汀县县衙,固有诗云:长汀县衙祖屋场,汀州府衙妣坟堂,惟愿后裔存方寸,随居处处世荣昌。又有“先有钟屋地,后有汀州府”的流传之说。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改为汀州治钟氏子孙不敢抗,而迁南岭。适马知府莅任,与孝治民,复于上曰:人人切思保本,钟氏子孙能忘其祖妣乎?得准将箭射田六十倾作钟氏尝田,每年清明节逊府堂三日,给钟氏子孙祭墓。后知府许由(有谱记载为许优,许犹等等)莅任官府,对清明逊府堂给钟氏祭墓不满(有谱记载墓内常有音乐之响或常在府堂内踊起墓堆),怒掘马氏墓九尺不见棺骸,只有油火一缸,金光灿烂,并现碑文:许由,许由,与你何仇,五百年后,与我添油。旁刻字云:凡我子孙寻谱相认,福德无休。许由骇蔫,购一府之油无法填满,传钟氏一子孙一添即满,遂准祭复墓,并立碑于仪门外题之曰:黄门侍郎(即钟朝)之母墓。时在汀州府的钟姓后人为钟逵,唐玄宗开元时任谏议大夫(公元731-741年),与钟接后裔钟诏京同朝为官,钟逵生七子:礼、恭、宽、廉、敏、惠、节。当时兄弟七人,正在祖屋改建为县衙之劫后,郁气莫申,将产业悉售,并将箭射之田六十倾,舍入开元寺,兄弟七人,各迁东西。兄弟离开分手时立下誓词:山有来龙水有源,此去代代出英贤,若有不认宗亲者,天雷劈碎作灰尘。或是:“山有来隆水有源,后代子孙凭祖先,不认祖先便雷打,千世万代永不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