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传播

  

  

  公元前229年,秦军占领赵国都城邯郸,大肆屠杀赵奢子孙。赵奢子孙留存下来的,少数仍留在河北。大多数则逃往外地。他们主要逃往陕西、山东、河南、山西一带,并在当地定居下来,传宗接代。其中,陕西扶风的一支,发展为马姓的望族。

  留于河北的一支,西汉末年出了一位英雄,他叫马适求,是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人。新莽地皇元年,马适求谋举燕赵兵诛杀王莽,然而由于准备不充分,事败后被杀。王莽又派人搜捕他的同党,株连同族及郡国豪杰数千人。这是公元前229年秦军大肆屠杀赵奢子孙以来,河北马氏的又一次大灾难。

  迁往山西的一支,西汉时出了一位马适建,字子孟,是河东(今山西夏县西北,)人。元凤元年,武都氐族人起义,马适建以执金吾身份,与龙额侯韩增、大胪鸿田广明领兵平定了这次叛乱。可惜不久后,马适建因为杀人而下狱,后来在狱中自杀了。

  迁往河南南阳的一支,后来一分为二,主要居住于南阳湖阳(今河南唐河以南)及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南)一带。这两支马氏有乃祖赵奢遗风,在东汉初年皆以武功封侯,亦发展成为名门望族。棘阳一支马氏的振兴者为马成,西汉末年人,字君迁。他年轻时只是个小县吏,后来跟随刘秀起兵打天下,不久就升任县令。刘秀即位后,马成被任命为军都尉,从此走上戎马之途。建武四年,刘秀拜马成为扬武将军,并命他带兵平定叛军李宪之乱。马成凯旋归来,并以此功封为平舒侯。建武八年,他又随马援大破隗嚣,事后留于当地,任天水太守。第三年,又拜为中郎将,领兵平定武都之乱。建武十四年,马成屯兵中山、常山一带,以防备北疆战事重起。他筑堡垒,修烽燧,严加防范,北边得以久安无事。后来,马成又改任中山太守,改封金椒侯。马成去世后,其于马邑世袭侯位。马邑过世,其子马酰袭袭位,桓帝时因罪失封国。延熹二年,马成玄孙马昌又被封为盖阳亭侯。

  湖阳一支马氏的振兴者马武,西汉末年人,字子张,年轻时曾因避难,客居江夏很长时间。王莽末年,竞陵西阳三老起兵,马武前往投奔,后随之归从绿林军。最初马武任侍郎,后来拜为振武将军,随刘秀打败王寻、王郎割据势力。刘秀即位后,马武先后任侍中、骑都尉,又以军功封山都侯。建武四年,他与虎牙将军盖延等讨平刘永之乱,并因军功封为捕虏将军。第二年,又以领军击败庞萌之功,改封杨虚侯。建武六年,马武又协助马援败退隗嚣。建武十三年,改封为俞p侯,领兵屯田曲阳,防卫匈奴进犯。建武二十五年,马武又以中郎将身份,领兵击退武陵蛮夷。明帝初年,他又与诸将击败西羌。凯旋回京后,明帝将他的封邑增加到1800户,在当时可谓富豪侯门。马武嗜酒,为人豪爽敢言,不拘一格。他常常醉酒后当着皇帝的面议论批评同僚而毫无避讳。皇帝虽然也防范忌讳功高震主之臣,然而马武却每每能从容爽然以待。永平四年,马武过世,其子马檀袭为杨虚侯。不久,马檀因其兄伯济参与楚王刘英谋反一事牵连,被削去爵位。安帝永初七年,邓太后又封马武的孙子马震为谬亭侯。马震过世后,他的儿子马侧世袭封爵。

  山东的马氏早年一直不甚显贵,只是东汉时出了一名太尉马英。马英字文思,兖州盖县(今山东沂源东南)人,安帝时任太仆。元初二年,升任太尉。当时征西将军任尚因过被充军抵罪,马英与司空李邰,奉大将军邓骘的旨意,将他私自赦免。后来尚书查核此事,二人一并受到处分。

  山东的马姓除赵奢的后代外,还有由马矢氏改为马姓的马宫的子孙。马宫字游卿,东海威(今山东微山)人,研治严氏《春秋》,颇有声名。马宫本姓马矢,从学后改姓马氏,正如赵奢子孙马服氏,省文去字而改为马姓。马宫最初以射策科任侍郎,迁楚长史,不久改任丞相史司直。后历任青州刺史、汝南太守、九江太守。所在之处,皆有声名与政绩。随后,又被征为詹事,拜为右将军。平帝时,大司徒孔光改任太师,马宫就代他为大司徒,并封为扶德侯。孔光去世后,马宫又代他为太师,并兼司徒。哀帝时,曾参与议定哀帝祖母傅太后的谥号。元始中,王莽将太后陵迁回定陶,并诛杀当时参议谥号的官员。马宫赶忙上书请罪,并主动交上太师、司徒印绶,以扶德侯回乡。王莽称帝后,拜任他为太子师,后终老于任上。马宫的子孙遂继其传统,改马矢而以马为姓。

  

  

  

0.10967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