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历代李姓名人2251名,占总名人数的4.95%,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二位;李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5.3%,排在第二位;李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4.13%,排在第四位;李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4.73%,排在第三位。
共8张
陇西李氏
中国李姓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表现不凡。单单李姓称帝先后建立的政权就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12个,从道家学派创始人李耳为开始,李姓英才辈出。[20]
名门望族
陇西李氏,是中国历史的中古时代一个以陇西郡为郡望的李姓家族。
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李暠建立西凉割据一方,西凉灭亡后,李暠之孙李宝归顺北魏,受到重用,其六子除一人早逝外,其余五子均在北魏出仕,李宝第六子李冲官至尚书仆射,最受宠信。在李冲的积极参与和谋划下,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得以与北魏皇室缔姻,成为后族,被魏孝文帝定为四姓,陇西李氏也成为与“四姓”并称的“五姓”。在后世,发展为七姓十家。
因为唐朝皇帝声称出于陇西李氏,唐太宗修《氏族志》时,将皇族置于诸士族姓氏之首,更将有功之臣赐姓李,从此陇西李氏由一个血缘系统的宗族演变成为一个“多元一体”的庞大世族。
唐《姓氏谱》载“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到南宋郑樵编《元和姓纂》时,“言李者称陇西”。陇西李氏从秦代开始就是著名的武将军人世家。这个家族涌现过西汉飞将军李广、秦国名将李信等著名将军。[29]
古代名人
先秦
李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东周守藏室史官员。《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即李耳,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著道德经。唐高宗在乾封元年(666年),追封李耳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在天宝二年,追封他庙号大圣祖,谥号玄元皇帝;天宝八年则册封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十三年上尊号为大圣祖高上大广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
李冰:战国时期秦国著名水利工程专家。曾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共2张
著名人物
李悝:法家始祖,战国初期魏国丞相。李悝在魏国主持变法,使魏国富强,是中国变法之始,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悝所著《法经》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李兑:战国时期赵国人,在赵惠文王时担任相邦、司寇、封奉阳君。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末年著名军事家,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西挫强秦,北破匈奴,封武安君。
秦
李斯:战国时上蔡人(今河南上蔡),秦朝开国丞相。著名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辅佐始皇帝赢政灭六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故有“千古一相”之名。
李信:字有成,槐里(今陕西咸阳兴平东)人,秦国著名将军,曾率军击破燕太子丹。
李左车:秦朝柏人(邢台隆尧)人。赵国名将李牧之孙,秦汉之际谋士。秦末,六国并起,李左车辅佐赵王歇,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广武君。赵亡以后,韩信曾向他求计,李左车提出:“百战奇胜”的良策,才使韩信收复燕、齐之地。李左车给后世留下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之名言,他还著有《广武君略》兵书一部。
汉朝
李广: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秦朝名将李信之后。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以勇敢善战,箭法出众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后与赵食其、公孙敖从大将军卫青岀定襄,寻找匈奴主力决战,与赵食其将军同时迷失道,误期当斩,拔刀自刎。

千古一将-李广
李蔡:(前186-前118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西汉名将李广堂弟,从军则军功显赫,从政则政绩卓著。初为汉文帝侍从,汉武帝时期任轻车将军,与卫青一同出兵朔方击败匈奴右贤王,因功封乐安侯,后官至丞相。
李敢:(?—前118年),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飞将军李广之子,多次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后随霍去病征讨匈奴,因夺左贤王鼓旗,且斩首多,由校尉渐升至郎中令,封关内侯。
李陵:字少卿,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名将李广之孙。
李广利:汉朝将领。
李忠:字仲都,东莱黄县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右大将军、封武固侯。随刘秀灭王郎、平河北。刘秀称帝后,李忠任五官中郎将,被封为中水侯。
李通:字次元,南阳郡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人。东汉开国功臣,位列云台三十二人,但不在云台二十八将之列。因功勋卓著,娶光武帝之妹宁平长公主——女中豪杰刘伯姬。历任卫尉、大司农、前将军、大司空等,封固始侯。
李傕:凉州北地郡人,汉末三国时群雄之一。东汉末年的凉州军阀、权臣,曾挟持汉献帝,专政四年。
三国
李典:曹操庙庭元勋第二十一位。曾与张辽合力以敢死者八百人,大破孙权兵马十万。其人深明大义,崇尚儒雅,有长者之风,为曹操、曹丕重视。
李登(生卒年待考):著名三国时期魏国音韵学家。任左校令。著《声类》十卷,以宫、商、角、徵、羽五声区别字音,尚未分立韵部,是最早的一部韵书。
晋朝
李密:西晋文学家。所著《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
李充:东晋著名的文学家、文论家、目录学家、书法家。
李暠: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建立者,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政治家,文学家。曾著有《述志赋》、《槐树赋》、《大酒容赋》等多篇,唐国公李虎太祖父。
李歆:字士业,小字桐椎,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西凉武昭王李暠次子,十六国时期西凉第二任君主,唐国公李虎高祖父。
李恂: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子,西凉后主李歆的弟弟,十六国时期西凉君主。
李雄:十六国时期成汉建立者。
李班:字世文,成汉武帝李雄的侄子,李雄之兄李荡第四子,十六国时期成汉国君主。
李期:字世运,成汉武帝李雄第四子,十六国时期成汉皇帝。
李寿:字武考,李特之弟李骧的儿子,十六国时期成汉皇帝,338年―343年在位。
李势:字子仁,成汉昭文帝李寿长子,十六国时期成汉最后一位皇帝,343年―347年在位。
南北朝
李宝:北魏镇北将军(?―公元459年),字怀素,小字衍孙,陇西狄道(今甘肃秦安)人,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子李翻的儿子。
李虎: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高祖李渊祖父,西凉后主李歆之子李重耳曾孙。西魏八大柱国之一,封陇西郡开国公。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因病去世。北周保定年间,追封唐国公,谥号为襄。
李弼:西魏八大柱国之一,封赵郡开国公,瓦岗寨李密曾祖父。北周明帝元年(557年),李弼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追封魏国公,谥号为武,配享太祖庙庭。
李贤:北周骠骑大将军、河西郡公,与弟李穆、子李崇,俱是一代名将。至隋朝时,其子孙出将入相,誉满天下。
李冲: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北魏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李安世:赵郡人。北魏政治家,上疏建议实行均田制。
李诡祖:魏孝文帝时任曲梁县令,清廉爱民,去世后立祠祭祀。在汉族民间称增福相公,文财神,增福财神,福善平施公。
李娥姿:北周武帝宇文邕妃子、皇后。北周宣帝宇文赟生母,北周静帝宇文阐祖母。宇文赟继位后,先后尊为天元帝太后、天皇太后、天元圣皇太后。宇文赟去世后,其子北周静帝宇文阐继位,尊祖母李娥姿为太帝太后。
隋
李密: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西魏八大柱国李弼曾孙。李密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贵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乱时,李密成为瓦岗军首领称魏公,率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
李子通: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615年称帝。
李春:中国桥梁专家。赵州桥存世1400多年,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
唐
李渊:唐高祖(公元566年1月13日~635年),字叔德,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唐朝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李渊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国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世代显贵。李渊的祖父李虎,在西魏时官至太尉,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李渊的父亲李昞,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李渊七岁袭封唐国公。
共4张
帝王
李世民:唐太宗、天可汗(公元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李治:唐高宗(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中国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
李隆基:唐玄宗(685年~762年),大唐皇帝(712年-756年在位),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玄宗在位前期,用人有方,开创了历史以来最鼎盛时期“开元盛世”。
李靖:(571年~649年),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唐朝开国元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辅佐赵郡王李孝恭南平萧铣和辅公祏。对外开疆拓土,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封卫国公,拜尚书右仆射、兵部尚书。贞观二十三年病逝,追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景武,陪葬唐太宗昭陵。
李豫:唐代宗,初名李俶,唐肃宗长子,唐朝第八位皇帝。收复两京,荡平余孽。代宗之朝,馀孽犹在,平乱守成,盖亦中材之主也。《旧唐书》评价他,古之贤君,未能及此。
不败战神-李靖
李适:唐德宗,唐朝第九位皇帝,唐代宗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