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国平将军
袁国平(1906.5-1941.1.12),原名袁裕,字醉涵,湖南省宝庆(今邵东)县人。早年随田汉从吏革命文艺活动。 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2年春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因积极参加长沙学生运动,被选为湖南省学联执行委员。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0月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学习。192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在安徽省泾县茂林地区,曾发生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袁国平就是在这次事变中壮烈牺牲的新四军重要将领之一。
袁守芳上将
袁守芳,吉林省吉林市人。195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共产党党员。1980年入读解放军政治学院基本系。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91年1月任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95年任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1996年任总政治部主任助理,11月任总政治部副主任。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纪律委检查委员会委员,第十五届、第十六届候补中央委员。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5年晋升为中将军衔。2000年6月21日晋升为上将军衔。
袁俊中将
袁俊(1924-2004),江苏省启东市人。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参加新四军。
抗日战争时期,任苏中军区连政治指导员、副股长、区长等职。参加了车桥战斗和如皋遭遇战,担任区长期间为抗日部队提供了有力保障。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营政治教导员,华东野战军营长、团副参谋长,第三野战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高邮、七战七捷、盐城、莱芜、孟良崮、鲁南突围、平汉线、确山、豫东、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团长、团长,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团长、副师长兼师参谋长。回国后,任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军长,1979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南京高级陆军学校校长,陆军指挥学院院长,**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等职。参加了解放舟山群岛的战斗和抗美援朝作战。经常深入部队和边防一线调查研究,经常深入教学科研一线现场办公,为加强部队建设,为保卫祖国边防,为培养我军中级指挥人才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
1955年被授予校官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2004年4月25日因病在沈阳逝世,享年80岁。
袁子钦中将
袁子钦(1908-1968),又名袁致卿。福建省上杭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政治部主任,抗大总校组织部副部长、部长,抗大总校政治部主任,第六分校政治委员,太行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政治部主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下三纵队副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15纵队政治委员,第18兵团60军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组织统计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总政治部秘书长、干部部长,总政治部副主任。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8年2月2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60岁。
袁升平中将
袁升平(1912-2003),江西省吉安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游击队班长,赣南独立团排长、连长,红军卫生学校政治教员、政治指导员,红1军团第1师13团总支部书记,1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团副营长,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一、二、三团政治委员,第一支队政治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教导第二旅政治部主任、旅副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辽西、辽吉、辽北军区政治部主任,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七纵队政治部主任,第12纵队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40军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政治委员,志愿军干部部副部长,华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济南军区第二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第二政治委员,北京军区政治委员。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3年8月2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