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代名人

  

  

  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大学士张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清康熙时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时曾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康熙末年,整治松弛的吏治,后又完善军机制度。先后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圣祖实录》副总裁官,《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总裁官。张廷玉死后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人物生平

  初入仕途

  在清代安徽桐城张氏家族中,张英、张廷玉、张若霭,祖孙三代,侍值内廷,颇受康、雍、乾三帝的青睐,可谓合家顶戴”,满门朱紫。尤其张廷玉,登朝垂五十年,长词林者二十七年,主撰席者二十四年,凡军国大事,奉旨商度”。

  康熙十一年(1672年)九月初九日,张廷玉生于京师。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十六岁的张廷玉准备参加会试,但因其父张英为总裁官而回避不试。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张廷玉的夫人姚氏离世,父亲张英登上相位。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考中进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张廷玉授翰林院检讨。开始担任《亲征平定朔北略》的纂修官。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四月,入值南书房。康熙帝召他至畅春园,询问其父张英致仕居家近况。命他赋诗,张廷玉作七言律诗二首,颇得康熙帝称许。当日奉旨侍值南书房,特旨带数珠,著四品官服色。辰人戌出,岁无虚日。塞外启从,凡十一次,夏则避暑热河,秋则随猎于边塞”。圣祖车驾远巡遍历蒙古诸部落,穷边绝漠,余(廷玉)皆洱笔以从”。张廷玉身居内廷,承袭父业,久持讲握,简任机密”。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后,多次随康熙南巡及巡行蒙古诸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六月,张廷玉母亲离世。九月,父亲张英离世。服阕,仍原官。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二月,充会试同考官。四月,授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修撰。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十二月,充经筵讲官。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十月,充武英殿试读卷官,十一月,充纂修《省方盛典》副总裁官。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五月,授刑部左侍郎。次年授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士。康熙六十年(1721年)二月,身任刑部右侍郎的张廷玉奉旨与都统耗赖等赴山东稳妥地处理了盐贩王美公等聚众劫掠屯庄”案。六月,调吏部左侍郎。他绝苞且,杜请花,锉玫肃然”。张廷玉涉政不久,他的才干便崭露头角。

  深受重用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十一月,康熙帝驾崩于畅春园,皇四子胤禛入承大统,即命张廷玉兼学士衔,协同翰林院掌院学士阿克敦等办理大事典礼翰墨,供几筵祭告文字。康雍之交,政务殷繁,谕旨每日下数十次,皆由张廷玉承命应办。若有紧急奏事,胤禛令他入大内,口授大意,或于御前伏地而书,或隔帘授几。稿就即呈御览,精敏详瞻,悉当圣意”。同年十二月,特旨授礼部尚书,并指出:朕再四思维,非汝不克胜任”。从此,张廷玉跻身于枢臣之列。

  雍正元年(1723年),张廷玉复值南书房,与朱轼等人同为诸皇子师傅。四月,任顺天府乡试主考官。雍正帝嘉其公慎,加太子太保。八月,署理都察院事,兼管翰林院

  

0.08137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