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简介
刘氏宗祠位于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石田村,是徽式建筑风格。
村子位于崀山风景区内,周围山清水秀,徽式建筑风格的宗祠坐落其中,白墙黑瓦与周围的翠绿搭配在一起格外显眼。
宗祠是砖木四合院,共三进,由门廊、中堂、后堂及两侧厢房组成。大门门额楷书阴刻“金城房刘氏宗祠”七字,门前是两面石鼓。
入门第一进是门廊,阶下是天井,内立横、直石碑两座。其中一座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奉慈禧懿旨为中国近代湘军首领、晚清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刘坤一所树的功德碑。功德碑是在县中医院出土的,1999年由文物部门出资移放到该祠。功德碑十分高大,石龟碑座,上面简介了刘坤一的生平业绩。
这座祠堂的建设可以追溯到清光绪年间,捐建者就是刘坤一。甲午战争中,著名的辽东牛庄血战,就是刘坤一任钦差大臣,督办东征军务时发生的。捐建这座祠堂时,甲午战争尚未爆发,刘坤一正赋闲家中。当时,他捐出了自己的俸禄,刘氏族人有百余人参加营建,从光绪四年(1878年)到光绪七年(1881年)历时三年竣工。
历经百年风雨,2002年5月,刘氏宗祠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祁姓,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帝尧初封于陶地,又封于唐地,故又称陶唐氏。其号曰[尧],史称为唐尧。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此为祁姓刘氏。尧陶衰后有刘累,刘累过后有杜伯,杜伯之后有士会。 根据新华网介绍,据统计,中国历史上刘姓称帝、称王者达92人。可以说,从西汉开国到现在2000多年,前半段时间里,刘姓人的主要工作就是当皇帝,是名副其实的“帝王专业户”。[1]姬姓,为周太王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东周时重封王室成员刘康公为刘国国君。此为姬姓刘氏。周朝灭亡后,姬姓刘氏退出历史舞台。 刘姓的起源演变:1:最早源于源于祁姓,2:源于姬姓的刘氏起源于春秋时期,3:外族改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