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祖父的轶事

曾祖父就这样,用勤劳和聪明来面对生活,渐渐地生活有了好转。过了几年,居然能买一点田地。正因为能在“勤”“俭”下功夫,人又聪明能干,所以积蓄渐多,田地也逐年增多。因为他的能干,且肯帮人,那些要卖田的,买田的,很多人都来找他帮忙,做田地买卖的经纪人。有一次,人家请来一位有文化的先生,代笔写文书契约,可这位先生拿着笔,却不知如何开头,对格式一点也不了解,曾祖父就对他说,开头应如何写,接下来如何如何,结尾又应是怎样。那位先生说,那请你先打张草稿吧,曾祖父说我只读过七天书,只知道怎么写,但不识字啊,那位先生听了十分惊讶,一个不识字的人居然能知道文书契约的完整格式。
        曾祖父注重买田地,说这是“活宝”,能够年年有出息,不大注意买房屋、家俱。(土改和评定成份时,我们家很是吃了一些亏,因为一切都是照着田产的多少来评定的,而那些有了钱买房或储藏金银珠宝但没有多少田产的,却保留了他们所有的私产并不受什么冲击,子女后代也未受什么影响。)
        因为家里有了几十亩田,名声也传出去了,用当时的话来说,也是一户家底殷实的好人家了。一天晚上,曾祖父正在院子里吃晚饭,那时的晚饭真的已是很晚了,可为了省钱,没有点灯——曾祖父的节约由此可见一斑,当时他已是远近有名的富农了。在暗夜中,突然闯进来二个穿蓑衣的强盗,把曾祖父架了就走,大门外,有很多强盗在那里等着呢,一起把他带走了。第二天,就有“半件头”(与强盗相通,但他又不是名义上的强盗)来我们家,要我们在几天内拿出多少银元去赎,——他们的条件相当苛刻,因为知道我们家有多少产业,他们要的数字是我们产业的半数以上。但如果在规定时间内不交出,他们就要撕票。这时全家都非常惊恐。然而几天后,曾祖父让人捎来口信,说已逃出强盗窝了。
        后来据曾祖父自己说,强盗把他带到一个叫白柴爿的山里,当时是著名的强盗窝,强盗把他关在一户山民家里,胆大心细的曾祖父趁着他们防备松懈之时,弄断了窗栅栏,逃了出来。但人虽然出来了,知道强盗不会就此罢休,不能回家。因此,联系了他的兄长,两人在嵊州与诸暨(西施故里)交界的地方住了一段时候,等那些强盗势力渐弱的时候才回家。(因为白柴爿那里强盗太多,政府也在采取手段,派兵追捕,或劝诫他们投诚。)嵊州与诸暨交界处,也称“十弯十弄”,有十里路是上坡路,十里路是下坡路,过往农民、行人十分辛苦。曾祖父就和他的兄长回到家后,感念路过十弯十弄的乡民之辛苦,不久后准备了资金和物质,在这山顶上,盖起了一个规模不小的路廊(解放后,还有当地的人因为修路廊的事到过我家)

       曾祖父有一次在一个毛竹园里干活,突然下起大雨,看着众多正在劳作的农人和过往行人,无处避雨。——那里是镇上到其他几个村的一个重要通道。曾祖父于是带头,在那个地方造起了一个叫“万安亭”的路廊(直到现在,这个路廊还完好无损,为附近农人和过往行人遮风挡雨和休息所用)。曾祖父还经常出资请人去万安亭烧茶水,以供农人和过往行人喝,特别是在农忙之际。并挂些草鞋,以提供给那些在半路上穿坏了草鞋的行人。
       在镇上通往另一个村的道上,曾祖父又出资盖了一个小小的路廊,现在已经没有了,但我父亲小时候是见过的。据我祖父所述,曾祖父还在其他地方也盖过路廊,修路等。总之,在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比一般人多一些的财富时,这个从赤贫中走出来的人,一直保持着古道热肠。
     曾祖父死于一九四二年的瘟疫——自从《南方周末》上看到王选的事迹后,我总怀疑,当年的瘟疫,其实就是日本人在中国义乌发动的细菌战。因为我们家乡离义乌实在太近了。
     当时,院子里一个邻居从镇上别处传染得病,八月初九那天去世。我的祖母是个很善良的女子,她去他们家帮忙料理后事,就此传染上了,于八月十二过世,曾祖父于次日,八月十三日过世。
0.0778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