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祖父的轶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毛泽东在1935年长征结束后对这一艰苦宏大的战略转移的描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长征是令人骄傲和振奋人心的,而对于我的曾祖父,当时在大渡河围剿红军失败的的川康边防军第24军暂编5师师长来说,这对他的人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我的曾祖父名叫陈光藻,字鸿文,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川西的一位国民党川军将领。曾祖父于1890年生于四川雅安,一个三面环山,绿水围绕的清秀小城。在那个国家面临灾难的时刻,家境富裕的曾祖父并不像其他顽固子弟一样整日不学无术,而是怀揣救国之心,于1912年辛亥革命结束后报名参加了四川陆军军官学堂。据我的爷爷回忆说,曾祖父家是当地有名的富庶地主大户,当时的四川并未受到一系列侵华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影响,还是个风景秀美,人们生活平静祥和的地方。曾祖父因为天性桀骜不驯,又收到辛亥革命的影响,在四川省宣告独立后不顾家人的反对报名参军。曾祖父是有名的川军将领,1924年任川陕边防军第11混成旅旅长,1930年11月任第28军 邓锡侯部第十一师师长,占有防地南充、岳池、西充等七县。

  大渡河是岷江最大的直流,流经最狭窄湍急的地方也正是当时曾祖父驻守的凉山附近。当长征的队伍于1935年5月24日到达安顺场大渡河沿岸时,为了防守住这一国民党重要军事基地,曾祖父率领他的师受命去大渡河围剿红军。1935年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到达安顺场,突然发起攻击,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安顺场一带大渡河宽100多米,水深流急,高山耸立。在红军到达之前,川军第五旅第七团1个营抢占了这一地区,正在构筑工事,凭险防守。25日晨,红一团成功渡河。而曾祖父则不得不在扔下最后几颗手榴弹之后带军撤退。最终,这一被后人称为红军西进最重要的关卡被中共夺取,而我的曾祖父也因此受到了责罚。

  小时候的我曾经问过爷爷,曾祖父和红军打仗,那他是不是个坏人呢?爷爷摇了摇头说,他小时候看过家里的一本家谱。据家谱记载,我这个家族是在明朝从别处搬迁过来的,在此繁衍生根。曾经人口兴旺,但是现在留下来的就只有两房,就是我祖父的祖父和他的弟弟这一房。其余各房族人据说在民国时,不是病死就是被拉去当兵打仗了,没有留下子嗣,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他们的消息。在一九三六年修的家谱中,就只有他们的姓名没有他们后来的事迹了,也许是没有音信了。我的爷爷说,曾祖父是家谱上重点描写,光宗耀祖的人物,他率领着家乡的年轻子弟学习新式武器,参加新式军事学堂,并且反对清政府的腐朽专制统治,那可是当地的英雄。年幼的我又问,那曾祖父为什么要和共战党对着干啊?爷爷笑了笑说,这我就不知道了,不过当时的军人都是为了保家卫国,国民党虽说干了不说坏事,但也是想要把中国革新的重要力量,当时的共产党力量弱小,心怀壮志的曾祖父从军就是为了为理想而奋斗的。小时候的我不懂这些历史的故事,而现在长大了,爷爷和爸爸也慢慢给我讲了更多曾祖父的故事,我才慢慢理解了一些事情。

  抗日时期,国民党指挥部内迁到了重庆,曾祖父也重新被委以重任。1937年6月23日叙任陆军中将,9月任第24军副军长,1940年6月兼任137师师长,1943年5月兼任西康省驿运管理处处长。据爷爷回忆说,曾祖父是恨极了日本兵,1933年出生的爷爷自小便跟着曾祖父到处征战,看过曾祖父许多英勇杀敌的场面。在爷爷心里,曾祖父是十分英武的,他曾经率领着仅是敌人八分之一的军队远赴川滇边界,最后胜利回来,而他左臂却中弹,并一直留下了后遗症。而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曾祖父于1946年任整编第24师副师长,后任川康边防总指挥部副总指挥。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步步逼近四川,而势单力薄的曾祖父也不得不于1949年12月12日在西康雅安参加起义,新中国成立后,最然家产都充了公,但这让他获得了并不惨的结局,担任四川省政府的官员,后又成为政协委员,于1962年在成都去世。

  爷爷因为曾祖父的身份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了不少批斗和打压,但他都乐观的坚持下来了,爷爷说,这是曾祖父遗传下来的性格。曾祖父一生也经历了许多大起大落,却从未放弃过内心的理想和追求,把生死斗置之度外,乐观积极的生活着。

  曾经的我一直以为曾祖父只是千千万万军人中的一名,而在我突然在百度百科的词条发现他的名字时,我吃惊的查阅了许多资料,听了爷爷讲述的许多故事,才发现曾祖父身上也有着这么多的传奇。他的一生起起伏伏,也反映着中国近代史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社会矛盾和国共矛盾众多的集合点,也是近代中国发展历史人物的一个缩影。他也许并不像张作霖,吴佩孚那种大军阀一样名震一时,也并没有做过什么改变历史发展方向的大事,但他的故事却足以让我沉迷之中。在我心里曾祖父一直是个敢于斗争旧势力的英雄,为国家英勇奋战的英雄,从未改变。

  曾祖父并未留下太多的历史资料,现在上只能在一些记录川军军阀的书上找到他的名字。爷爷一直保留着一张1940年的黑白照全家福,爷爷有十二个兄弟姐妹,曾祖父在一群孩子中间慈祥又不失庄严地的端坐着。虽然这张在文革中被爷爷拼死保留下的照片已经泛黄并且破损,但它是我们全家唯一还保留着的能记录曾祖父的样貌的物品。爷爷是不是就拿出来看一下,我相信这张照片不仅仅是爷爷会议亲人的载体,更是历史的沉淀,记录着太多历史的故事。而照片上的曾祖父是那样的慈祥,又是那样的严肃,仿佛代表了整个家族的形象和梦想。

  

0.1313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