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名人

  

  部分刘姓最早的祖先之封地:尧曾封其第九子监明于刘地(也称留地,今河北保定唐县)。

  

  按当时依封地为氏的惯例为祁姓里的刘氏, 氏是姓的分支,监明(或曰又名源明)雄才大略,开拓进取。他把后裔分两支南迁:一支到山东平源,占领黄河下游一大片沃地;一支迁到山西一带,建立南唐(都临汾)和北唐(边界线上)。监明十八代刘氏里刘累名气最大。

  

  夏朝强盛后,为夏属国。夏孔甲时,监明十八世孙刘累善养龙,被夏封为御龙氏,专事养龙。传说当时一共饲养了四条,不幸有条雌龙病死,刘累畏罪,领带全家老少一同逃到河南鲁山县一带隐居起来。到了商代,商王封其后人于豕韦(今河南滑县)立国,称为豕韦氏。后来又在唐(今山西省翼城县西边)立国,称为唐氏。周成王灭唐后,把他的子民迁往杜原(今陕西西安市南杜林)建立杜国,因范围小称杜伯,便以杜为姓,称杜伯氏,又称唐杜氏。200年后周宣王灭杜国,杀害了杜伯,其子隰叔逃往晋国,叔的儿子杜蒍,任晋狱讼官,称为士师,故又名士蒍。其子成伯缺生子士会,在晋为大夫。士会才智过人,操守严谨,深得晋主赏识,封其食邑于范,亦称范氏。晋襄公去世,士会奉命赴秦迎襄公之第公子雍(在秦作亚卿)回国继位。晋太子夷皋的生母闹求大臣赵盾立幼子夷皋为晋君,故当士会和雍一行到达晋国边境时,遇到晋兵阻挠,打败了护送的秦军,士会便滞留在秦国。赵盾考虑士会留秦对晋不利,便以献魏地为名,私召回士会。士会归晋,其子康和一些亲族仍留秦国,恢复刘姓。士会生长子明,明生远,远生阳。秦灭魏后,其第10世孙获被迁徙梁国(今河南开封)生子清,清迁至沛县生仁号(又名荣),号生煓字执嘉,嘉生子四:伯、仲、邦、交。邦是为汉高祖(尧帝第76代孙),刘姓在韩国亦有分布。另外,根据日本可查档案记载日本第三大姓高桥氏出自中国刘姓,为刘邦后裔。

  刘志兰 (1917~1992)

  刘志兰:生于1917年,北京人,一二·九运动时期很活跃,是北师大女附中“民先”队长。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原八路军高级将领左权的夫人。

  
刘志兰到延安之后在中共北方局妇委工作,并任陕北公学分校教导员。

  1939年4月16日同左权在八路军总部潞城北村结婚。

  婚后一年就为年已35岁的左权生下女儿左太北。

  1940年在延安保育院工作。

  1942年才25岁的她,在与左权婚后仅仅相处了一年多就永别了。

  她当时伤心欲绝,后在朱总司令一再安慰鼓励下而强忍悲痛,并在延安《解放日报》撰文纪念左权。

  渡过了悲伤时日后,她主动远离了丈夫生前的圈子,靠自己的能力努力工作。

  左权牺牲6年后,31岁的刘志兰重组家庭,但左权在她的心里永远是第一位。

  左权牺牲后她也才知道丈夫曾被污陷为“托派”,并戴“罪”作战10余年。

  后经她四处奔走、多次写信,中央终于为左权受王明路线打击破孩一事予以平反,并取消了对左权同志的“留党察看”处分。

  这也说明:

  左权当年并未错爱刘志兰,如果他活着,刘志兰不但是他生活上的好伴侣,也是他政治上的好同志。

  1992年逝世。

  

  

  

  

  提起母亲刘志兰,左太北感到非常骄傲:

  “母亲与彭德怀夫人浦安修是北师大女附中的同学和好友。

  ‘一二·九’运动时期母亲很活跃,是北师大女附中‘民先’队长,许多老同志对年轻时的她记忆犹新。

  ”据说,刘志兰被公认为“领袖夫人中的头号美女”。

  刘志兰从小生长在北京,和她的六个姐妹个个如花似玉,被誉为七仙女。

  她身段玲珑,肌肤雪白,讲话时声音清亮。

  不仅如此,她博览群书,文采好,下笔千言;

  更有一手好书法,北师大女附中的不少同学以其字为帖。

  当年,刘志兰为许多异性所爱慕。

  到延安之后,刘志兰、浦安修、叶群被称为延安的“三美”。

  

  

  刘隽湘 生物制品学家 (1916~1999)

  刘隽湘,(1916年—1999年)生物制品学家。40年代,首次在中国分离出出血性黄疸钩端螺旋体和发现伊凡氏锥虫,参加了科恩氏低温-血浆蛋白分离第10法的建立。1951年,协助汤飞凡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全国统一的生物制品规范(草案)。在研究严重烧伤败血症中提出“内毒素血症”的概念,并发现丙种球蛋白的治疗作用。在从事生物制品生产研究的几十年当中,他创建和改进了多项工艺。1978年,倡导引进和大规模推广应用血浆单采术,解决了原料血浆的供应问题,对推动中国血液制剂工业的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刘隽湘,于1916年11月27日生于北京,祖籍河北任丘。

  5岁启蒙,在家塾中读书。

  他11岁那年父亲患背痈,久治不愈,生命垂危,后来住进北京东交民巷法国医院,由法国著名外科医生迪勃尔作了手术,不出一个月便痊愈出院。

  这件事给刘隽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长大后也作这样一个医生。

  1928年,他考进北平第二中学,1931年初中毕业升入汇文中学高中,1934年毕业,同时考取了北平燕京大学医预科和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

  因为他希望远远摆脱他所厌恶的封建家庭,所以选择了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他随学校迁往昆明,1940年从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担任了云南省立昆华医院内科的助理住院医师。

  他在内科兼管临床化验室,接触到微生物学和免疫学。

  

  

  刘瑞三,祖籍河南修武。1921年5月25日出生于北平。父亲刘克升,煤矿公司科员。姐刘瑞徵、哥刘家栋均系30年代中共地下党党员。中学时期正值抗战前夕,参加了“一二·九”运动,此后又-到四川,受到抗日救亡运动的洗礼,1938年4月在成都成属联中(今石室中学)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组建该校第一个党支部。1939年春曾一度进入朝阳法学院攻读法律,后由于政治环境恶劣而退学,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战时学生旬利社任,1940年5月成都抢米事件后失去联系。其后考入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毕业后分别在成都、南京、上海工作。1948年参加地下党领导的毛泽东著作学习小组,1949年4月重新入党。
1948-1950年,刘瑞三任上海市卫生局病畜化制场副技师、技术组组长,负责全市病死牲畜剖检诊断及处理。1951-1964年,任上海市乳肉管理所副所长。负责兽医食品卫生检验和监督以及人畜共患病防治工作;筹建了人畜共患病研究室、市卫生局实验动物中心、中国农科院家畜血吸虫病研究室、实验鸡场和上海兽药厂;并担任上海市科普协会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兼任上海业余畜牧兽医学院院长。1964-1974年,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畜血吸虫病研究室副主任。1975-1978年,任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第三研究室主任。1979-1987年,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研究员,其间1982-1983年在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医学院比较医学系做访问学者、客座教授。1987年至离休,返聘负责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课题研究,兼民办科研实体上海利普实用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上海东方生物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刘武(1891﹒9~1974﹒9),北京宛平人。
秦皇岛地区第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1907年入山海关造桥厂当铁匠。1921年10月,他积极协助杨宝昆开办工人夜校,筹建工友俱乐部。1922年8月15日山海关京奉铁路工友俱乐部成立,任俱乐部总干事。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组织工人骨干在俱乐部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在夜校学文化。在王尽美等人的领导下,俱乐部举行了京奉铁路工人第一次大罢工。在罢工中,刘武担任工人纠察队总队长。10月9日上午8时,刘武与杨宝昆等带领1100多名工人来到山海关火车站西面的铁路上,他第一个卧在距车站最近的铁轨上。刘武面对迎面开来的火车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工人卧轨截车,迫使京奉铁路局答复了工人提出的绝大部分条件,罢工取得胜利。1923年1月,刘武作为京奉铁路总工会山海关分会的工人代表,同杨宝昆前往郑州,参加了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京汉铁路“二七”惨案后,刘武被转移到外地继续从事党的地下活动。

  

  刘江,男,汉族,1940年4月生,北京市人。197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12月参加工作。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培训部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高级畜牧师。1960年8月在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学院畜牧系畜牧专业学习。1964年12月任西藏军区生产部农牧处技术员。1966年3月任西藏澎波农场生产科技术员、畜牧场场长。1972年8月任北京市畜牧兽医站技术员。1977年12月任北京市畜牧局企业处副处长。1979年12月任北京市红星养鸡场场长、党委书记。1982年7月任北京市畜牧局局长、党委副书记,牧工商总公司经理、党委副书记(1984年9月-1986年7月在中共中央党校培训部学习)。1986年1月任农牧渔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1988年任农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1990年11月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1993年3月任农业部部长、党组书记。1998年3月任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正部长级)、党组成员。2003年3月-2005年8月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正部长级)。2005年2月增补为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2008年3月当选为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中共十六大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刘波同志生平(1927-2017)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九三学社社员,政协第七届山西省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第五、六届山西省委员会主委,山西大学教授刘波同志,因病于2017年7月13日15时16分在太原去世,享年90岁。
刘波同志1927年3月生,北京市人,1956年12月加入九三学社,198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先后在汾阳中学、山西师范学院、山西大学任教,1978年8月晋升教授。1989年11月任九三学社山西省主委,1993年1月任山西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山西省主委。是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第七至十届中央委员,第五、六届山西省政协常委。

  

  刘光弟 (1917~1999)

  刘光弟,男,汉族,1917年生,北京房山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曾任冀热察军区平西分区16区队参谋长、华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团长、华北军政大学总队教育长。建国后,任中央军委军训部副局长。1957年毕业于军事医学院高级速成系。任中央军委训练总监部陆军训练部副部长。1958年在军内所谓“反教条主义”运动中被整,1959年5月被打成“反党分子”,转业任青海省西宁市城建局局长,青海省科委副主任。平反后,1981年11月任青海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3年4月-1988年5月任中共青海省顾问委员会常委。1987年11月25日得到彻底平反。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99年10月22日在西宁逝世。

  

  刘玉杰,女,汉族,1954年9月生,中共党员,北京市朝阳区奥运村街道双泉社区第二党支部书记。
63岁的刘玉杰高位截瘫康复,站起来后,她全心全意服务群众。她负责的康复站,成了居民服务中心;她牵头的志愿服务队,精准帮扶社区困难群众。刘玉杰被群众称为“靠得住的党员先锋”。
刘玉杰原是北京市汽修一厂员工,2000年因旧伤发作导致颈椎错位高位截瘫,经过两次大手术和近半年的休养,她再次站了起来。2006年,居委会工作人员找到身残病退的刘玉杰,希望她担任双泉社区残疾人康复站负责人,刘玉杰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并且不要报酬。她组织大家给老人织帽子,上门服务残疾人,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办理老年卡等。很快,“有事就找刘姐”在街坊邻居中传开了,大家都说:“这里就是党员服务站!”
2010年,刘玉杰把院里已经退休的70多名老党员组织起来,成立了社区第二党支部,开始了助人为乐的公益行动。她带领24名身体条件好的党员组成“春雨”志愿服务队,和院里30户老、疾、残、独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为了精准帮扶,刘玉杰带领志愿服务队制作“连心卡”,贴在帮扶对象家里,帮扶对象可以24小时电话求助。几年来,“春雨”志愿行动累计上门服务300余人次,总服务时长达5000多个小时。服务队志愿者发展到60人,被帮扶对象51人。如今,很多年轻人也主动加入“春雨”队伍,社区里形成了“低龄助高龄,有事大家帮”的良好风气。
社区居民一致表示:刘玉杰是党员,信得过!小区建立准物业管理,刘玉杰被推举为准物业委员会主任。她带领志愿者修剪小区里的树木,统计居民车辆信息,施划停车位,制定出小区车辆的出入制度,让小区管理一步步走向规范。
刘玉杰家住五楼,老旧小区没有电梯,上下楼困难,需要抓紧栏杆借助手劲。即便如此,只要楼下传来邻里的呼唤,她总是连声答应着往下就走。日子久了,栏杆上就被磨出一道锃亮的印迹。她是将军的后代,却总是默默躬身前行,用行动为党旗继续添彩。
刘玉杰入选“北京社会好人榜”。

  

   刘宝瑞(1915年-1968年10月6日),北京人,中国相声第六代演员,师从张寿臣。
刘宝瑞的相声作品借鉴吸收了独角戏、评话、电影、戏剧等姐妹艺术的优点,大胆革新创造,形成了声、容、情、神兼备的独特艺术风格。尤以单口相声见长,被誉为“单口大王”。
刘宝瑞对新相声的创作、传统相声的挖掘整理、单口相声表演艺术的发展与提高均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端端,出生于北京,中国内地男演员、歌手、音乐创作人。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专业本科,就职于中国国家话剧院,先后出演《红色》《红岩魂》《笑面人》《肖邦》等话剧。2008年入选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候选演唱者,2011年主持中央一套《文化部春晚》。2013年出演电视剧《镖门》。2014年出演电视剧《嘿,老头》《少帅》,2016年出演电视剧《北京人在北京》和电影《绣春刀·修罗战场》。

  

  刘萍,第二届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北京人,1942年出生。1959年考入中国评剧院第一期学员班。
受到了张润时,花小仙、喜彩莲、喜彩春等老师的严格训练。排演过《李香莲卖画》、《杜十娘》、《井台会》、《借当》等剧目。以后又排演了白派风格剧目《朱痕记》、《杜十娘》、《家》等戏。70年代末恢复《秦香莲》,刘萍扮演了剧中的秦香莲。为了使自己的演唱更接近小白玉霜的风格,她努力探索胸腹腔运气的规律,向低音区扩展自己的音域,逐字逐句地学习小白玉霜发音吐字的韵味,恢复了《杜十娘》等六、七出小白玉霜的代表剧目,进一步掌握了白派艺术的风格。80年代她又排演了《第二次握手》、《米酒歌》、《评剧皇后》等剧,对白派演唱风格有了新的发展。曾拍摄电影艺术片《丝线姻缘》。

  

  刘向道(1908—?曾用名刘午南、刘俊武,人称道二爷,1908年11月生,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人。1938年参加冀东抗日大-,刘向道与胡香圃组建平三蓟密顺五县联合抗日游击总队,胡香圃任总队长,刘向道任参谋长,在平谷、三河一带活动。属冀东抗联李运昌部。1939年9月,由夏德元(队长)、王少奇(政委)率领的抗日武装队伍经过平西整训,返回盘山。与刘向道领导的独立游击大队合编为一支队。1940年4月底,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带队开辟盘山,创建抗日根据地。卜静安、刘向道领导的盘山独立大队编入八路军十三团。派刘向道开辟盘山西北部地区。开辟地区的首要任务是消灭日军依赖的土匪武装。刘向道按照包司令离间的策略不断地给恶贯满盈的土匪头刘均写信,书信措辞一封比一封亲密。派人张张扬扬地送到县城。日本顾问官0了刘向道的信,下令守备队把刘均逮捕下狱,放狼狗咬死。此举震慑了土匪,于是,刘向道以八路军武工队的名义给各个山头的土匪写信,指定集合地点,交枪投降。没放一枪剿灭了盘山西部多股土匪。接着闪电式巧取克头村联防区公所。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一年, 冀东八路军十三团转战长城内外,战士们光脚作战。时任五大队指导员的刘向道受命到平谷周村北岗子筹措800双军鞋运回。不料与敌人遭遇,鏖战一天,完成了运送军鞋的任务。1943年春至1944年10月刘向道任平(谷)三(河)密(云)后改为平、三、蓟(县)县委社会部部长兼公安局长;1944年10月至1947年冬任冀东十四地委社会部部长兼公安局长;1945年挺进东北,1958年8月至1966年任辽宁省建委第一副主任

  

  刘钟声(1913~1991),河北宛平人。1938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194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9月~1947年6月,先后在河北第一纵队任侦察兵、班长、排长及第二纵队政治部司务长、第四旅特务连副指导员。1947年6月起,历任解放军十九兵团补充一团组织干事、西北军区宁夏航空站和兰州航空站供应处政治协理员、华东军区第五十八团政委、西北军区空军幼儿园园长等职。1957年转业地方工作,先后担任西安市房地局修缮公司副经理、新城区房管局局长、市房地局财务科科长和新城区财政局局长。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财税政策,精打细算,开源节流,为新城区连年完成财税任务做出了不懈的努力。1981年12月4日当选政协新城区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1983年12月离休。1991年10月病逝。

  

  刘宝瑞 生前系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贿赂总局副厅级检察员。1954年10月出生,197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0年11月8日,因患食道癌医治无效去世,时年56岁。
刘宝瑞同志先后参与办理在全国有影响、有震动的大案要案数十起,审查督办疑难复杂案件数百起,没有出现任何差错和纰漏;他长期在外出差办案、超负荷工作,任劳任怨,虽身体已出现严重不适,但为了不影响工作,隐瞒病情坚持参加中央政法委组织的百万案件大评查,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他意志坚强、乐观向上,虽罹患癌症晚期,仍然惦记组织交给的任务,积极向接手工作的同事提出意见和建议;他淡泊名利、为人谦和,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从不争功诿过,默默无闻,埋头苦干,深受领导认可和同事尊敬;他洁身自好、清廉自律,尽管妻子下岗多年,女儿没有工作,家庭负担沉重,但他从未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案谋私、以案谋利,树立了人民检察官一尘不染、清廉奉献的良好形象。
2010年11月,刘宝瑞同志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追授为“全国模范检察官”荣誉称号。

  

  刘瀚 
(1891-1941),字东樵。河北省通县人。1916年入北京政府交通部办的无线电传习所学习无线电报。其间曾编出《汉字注音字母电码本》。毕业后到上海吴淞口无线电台、北京双桥无线电台、北京无线电报队从事电报工作。1921年到东三省无线电专门学校任教,讲授《无线电报》课程。1922年9月28日,到哈尔滨东三省无线电台任副台长。1923年初,利用马可尼双工机的野战电话机改造为广播发射机,自装话筒和收音机进行广播试验,获得成功。经过筹备选定哈尔滨南岗区转角楼开始临时广播。开中国广播之先河。2月10日,试办东三省无线电新闻通信业务。5月、15日,任东三省无线电哈尔滨分台代台长,后任台长。9月,中共地下党员陈为人等在哈尔滨创办"哈尔滨通讯社",得到了他的支持。1925年,日本哈尔滨商业通信社私设无线电台(呼号XOY),侵害中国电政主权。他一面促使政府交涉取缔,一面改装广播发射机,修改电路,更换品体,提高功率,制定管理条例。9月22日,在道里外国八道街18号成立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和哈尔滨市广播电台事务所。10月1日,哈尔滨市无线电台正式广播,中国出现了自建的第一座无线电台,颁发了第一个完整配套的专门的广播无线电法规。同时取缔了日本人私设的无线电台.取得了维护我国电政主权的胜利。1930年到中东铁路局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去北平,后辗转到西北,1941年8月4日在陕西省风县双石铺逝世。

  

  刘仕绥 (1924~1946)

  刘仕绥,1924年生于北京市怀柔县大中富乐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的童年是在苦难的生活中度过的。尽管父亲刘春一心想让儿子上学读书,尽管刘仕绥聪明好学,然而由于生活所迫,只上了不到两年小学,就不得不辍学同父亲到田里劳动,以维持家里的生活。

  1945年,他受怀顺县委的派遣,以公安员的身份来到六区恢复和建立党的组织,并建立起武装区小队。在他的领导下,各村都组织了民兵中队,成立了农会、妇救会、儿童团等组织,打击土豪劣绅,镇压了罪大恶极的地主恶霸,使土地革命运动在六区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1946年9月22日深夜,刘在柏崖厂村秘密召开农民干部会议,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于9月23日被敌人杀害,年仅22岁.

  

0.156054s